本土單日確診數在連日雙位數確診後,近兩日又上升至破百例確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這兩天確診案例微幅上升,但整體趨勢仍持續往下,但防疫行動仍要維持。近期本刊採訪多家企業領導者,與讀者分享他們的防疫行動與策略;本文則請台灣百和副總經理葉桂珠、與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分享自家組織中的「應變力」。
全台因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已滿月,對企業來說,過去一個月來處處考驗著「應變力」。
黏扣帶產量世界第一的台灣百和,總部位於彰化縣和美鎮,2020年沒有受到疫情太大衝擊,今年卻迎來最嚴峻的挑戰。主因是彰化溪湖鎮的葡萄家族,因有成員到萬華賣葡萄,而造成超過百人的感染鏈,讓整個彰化縣疫情也緊張起來。
百和副總經理葉桂珠指出,製造業的工廠生產線很難分流,即使是行政部門的同仁分流,也是大工程。
展現企業「應變力」的時刻
百和只好將一棟原本11月才會完工啟用的新大樓,先清出一層,搶先裝修,多出一個可容納50多人的辦公空間,讓三分之一行政人員分流到此上班。
至於原辦公室的員工以動線分流,使用不同的樓梯或電梯;不同群體間完全不見面,各建築物間設置公文交換區,由固定人員負責收發,降低接觸。
更大的考驗是生產線的同仁,他們不僅無法遠距工作,廠區還需要固定清潔,因此應變措施是將三班制、每班八小時的生產線,全部每班減少一小時,利用這一個小時做消毒。
百和設有員工餐廳。在疫情下,行政部門同仁一律在座位上吃公司準備的便當;多出來的餐廳空間則讓生產部門的同仁採梅花座、每個人有固定座位,等同於實聯制,萬一疫情發生時,可以迅速匡列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防疫之外還能創造新商機
另外一個展現應變力的企業,則是去年創下營收594.8億元和每股税後盈餘(EPS)12.2元歷史新高的中租控股。
在全國提升到三級警戒的前一週,中租就開始分流,同時清查、確認同仁在家工作的軟硬體設備。進入三級警戒後,即調整各部門作業方式,像業務部門,盡量將拜會、徵信、對保和簽約等流程移到線上。
內部的會議也不斷滾動修正,以往可以最多五至七名,戴口罩進行實體會議。防疫提升後,會議室大多封閉,與會者在自己的座位或家中,進行線上會議。
更特別的是,今年中租企業還因為疫情,創了新品牌「仲安家」,提供居家健康和防疫產品,像醫療級口罩、抑菌噴霧等。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指出,這是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的點子,他本來希望提供保護員工健康的產品,所以去年5月成立仲安生醫科技公司,生產少量的防疫產品供內部使用,直到今年才對外行銷。
在疫情期間,仲安家的產品成為拜訪客戶時最受歡迎的伴手禮,進一步讓中租發現,防疫產品值得未來認真經營,潛力無窮。
大規模傳染病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應變力卻是企業可操之在我,不但能將傷害降到最低,甚至還能從中找到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