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寫作撕下「情緒化」標籤:誠實寫下的文字,都藏著指向內心的線索

學習傾聽、表達自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4-18

瀏覽數 47,9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00:00
00:00

編按:只要提筆開始寫,就等於是跟內在的自己深層對話了。所以,試著漫無目的地寫寫看,把浮在表層的雜念寫下來之後,真正深層的精華就會浮上來。(本文摘自《寫吧!為了抵達自己》一書,作者為沒力史翠普,以下為摘文。)

寫作是一種傾聽,幫助你理解自己的心情與想法

當一個人長期壓抑自己真實的心情,壓抑久了,也就遺失了自己。

人的所有經歷與想法,都會在生命中留下痕跡,不管那是好的痕跡,還是壞的痕跡,有些痕跡比較深刻,會成為內心的疤痕,有些痕跡比較淺,會隨著時間過去逐漸遺忘。

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提到,人在學習或背誦一項知識之後,大約20分鐘就會遺忘58%,到了隔天,甚至會忘掉八成,只有兩成左右會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但若沒有刻意強化那些記憶,隨著時間過去,那些記憶就會沉入很深很深的地方,就像藏在上鎖的盒子裡,如果沒有特定的記憶鑰匙,一般人是想不起來的。

對於學習得來的知識我們是這樣的,而對於我們親身經歷的事情,其實也是這樣,這世界上雖然有能鉅細靡遺記住每分每秒發生所有事情的「超憶症」(或稱:高度優異自傳式記憶HSAM),但我們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超憶症患者不僅僅是過目不忘,他們根本無法遺忘任何事情,過去的每一件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歷歷在目,過去的美好跟痛苦同時存在,對身心是很大的壓力。

我們一般人能夠遺忘,所以能夠從嚴重的創傷中走出來,但也因為容易遺忘,如果你曾壓抑自己,強迫自己去忽略生命中的重要事件,那些被壓抑而扭曲的情感,就會變成時不時的情緒炸彈,讓人常常情緒不穩定。

追根究柢,是因為連自己都沒有好好去聆聽並理解自己的想法跟感受。

「情緒化」往往是自己已經受傷的時候

常常聽說有人想要「找自己」,我也有好多學生跟我抱怨過他們的「情緒化」,情緒總是讓他們猝不及防的跌倒,或是突然捅他們一刀,讓他們無法繼續前進,但若陪著他們仔細深入去挖掘,就會發現,因為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大了,以至於他們很容易誤以為「情緒」就是造成他們挫折、痛苦的根源,卻忽略了產生這些情緒的真正原因。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情緒化都是不好的,我們都還怕自己會被貼上「情緒化」的標籤,因此遇到很激烈的情緒時,幾乎都會下意識排斥去細想,因為情緒上來的時候往往是自己已經受傷的時候,這種時候,誰還能冷靜以對呢?囫圇吞棗地壓抑情緒,漸漸就變成大多數人第一時間的反應。

因此,理解自己的時候,首要的,並不是否定自己的情緒,或是壓抑自己的想法,強迫自己絕對理性,而是應該正確地去疏導自己的那些情緒,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是哪些反應讓自己不舒服了呢?

畢竟所有情緒都有原因,而了解前因後果,就是探索自己的內心。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真正地找到「自己」,那麼理解你的情緒跟想法就是第一步,你的所有情緒裡頭都會藏著暗號,當你拼湊足夠多的暗號,就能找到打開這個密室的鑰匙,也就能從無止境的情緒風暴中逃脫出來。

如果你願意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統統寫下來,包含那些你覺得不高興或是不舒服的部分也仔細寫下。不需要省略枝節,而是像一個充滿耐心的偵探一樣仔細摸索,抽絲剝繭,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細節都帶你走向答案,而答案本身就是原因,也是讓你擺脫痛苦的解藥。

人世間決定事情好壞的常常都是細節,而細節常常會在訴說的過程中逐漸淡忘,失去了細節的事件,很難讓人找到真正的線頭,也就找不到解套的方法。

大多數人憤怒或覺得不被尊重時,有些人會跟同事親友抱怨,有的則會壓抑下來,壓不住不小心遷怒別人時又會自我厭惡,這樣的事情其實只要抽出五到十分鐘,拿個筆記本或是抽幾張紙來把事情好好寫下來,就能抒發大半。

寫的過程,就像是寫信給朋友,只是收信對象是你自己

人的記憶其實是選擇性的,當人恐懼受傷時,提取出來的記憶就都是危險的、可能讓自己受傷的;但當人志得意滿時,則會想起那些美好的體驗跟成果。

寫作,其實是在自我、感受及情緒之外,拉出一個距離來,讓自己可以客觀看待自己,也讓自己在被困住的時候,多一道逃生門。

回歸到源頭,寫作其實是一種傾聽。

就好像我們跟朋友見面,或是去上一堂含金量高的課程時,我們的傾聽本身會帶來收穫.是很有價值的,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是。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僅僅只是傾聽日常瑣事、傾聽煩惱與雜念,就能為內在帶來巨大的能量。

只要提筆開始寫,就等於是跟內在的自己深層對話了。

所以,試著漫無目的地寫寫看,把浮在表層的雜念寫下來之後,真正深層的精華就會浮上來。

把浮在表層的雜念寫下來之後,真正深層的精華就會浮上來。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把浮在表層的雜念寫下來之後,真正深層的精華就會浮上來。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寫作是一種表達,幫助你認識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天生就會表達,從呱呱墜地開始,還只能發出「哇、嗯、喔、啊」等單音時,要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哭泣是最簡單也最快速的表達。

小寶寶尿布溼了會哭,肚子餓了會哭,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哭,所有新手爸媽都得在第一時間學會判斷小寶寶的身體狀況,才能給予應有的照顧。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了,經歷了「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也慢慢學會說話,能表達的情緒跟想法就越來越多,所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會表達的。

從細微的表情動作到言語,甚至付諸行動,所有的表達其實核心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傳遞自己的想法。

想要透過寫作了解自己,重點是你願意說,也願意寫,倘若你不願意讓任何人知道你心裡的祕密,所以避而不談,所以迴避表達,久了就會發現自己很難開口去談那些比較深的事情。

就好像無意間上了鎖,隨著時間過去,鎖孔蝕鏽,即便有鑰匙也不一定打得開那個藏有珍貴記憶的小房間。

我有個學生性格敢愛敢恨,她情路坎坷,人也是愛逞強的個性,剛開始來上課時她告訴我,她只有在壓力大到一個極點的時候才願意寫作,寫完就邊哭邊燒,把那些記載著她的痛苦與壓力的筆記統統燒成灰。

在她的生命中,表達自己的情緒跟壓力這件事情,是被壓抑的。她說哭完會好受一些,但我從她的眼神中看見,她害怕那個受傷的自己。因為實在太害怕了,所以透過不說不寫來保護自己。

還有個學生,是個特別情緒化、好勝心強,每天上班都會氣哭的女生。在我早期的寫作課中,她是唯一一個足足跟了我兩年的學生,她上班的地方在臺北市,家卻在三峽。後來我搬到新店後,因為種種原因不方便開實體課,她也是唯一一個追到新店來上課的。因為我們時常聊得忘我,所以她幾乎每週都瘋狂衝刺、緊趕慢趕地追末班車回家。

她情緒豐沛,並不全然是負面的情緒,她的個性就是對工作跟感情都很看重,生活比較用力,所以很多事情的情緒反應都很大,同時又有層層顧慮跟煩惱,哪怕是上班氣哭,也是因為求好心切,種種心情複雜難言,最終只能用眼淚宣洩。

也因此,當她真正握住筆開始寫的時候,時常能淘洗出很有趣的東西。

直至現在,十多年了,她仍然每一年都會寫信給我,跟我分享那些有趣的點點滴滴及這一年的收穫。

寫作讓她擺脫了自己長年的情緒化,也讓她透過文字一層層地了解自己,如今的她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常被情緒逼到角落。

兩年的課程,幾年的沉澱,如今的她已跟文字之間建立了穩固而安全的橋梁,寫作成為她在現實生活與情緒之間的迴旋空間。她不再在情緒的隧道裡跌跌撞撞,如今的她,步伐堅定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對著文字袒露自我,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試著去表達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卻容易得多,只要一開始試著表達,就會發現自己跟情緒之間有了可以彼此冷卻的空間,也會發現,表面上我們遭遇了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但動筆寫下,卻會跑出一堆細節,讓我們可以沉澱下來,領略生命給予的滋味。

(延伸閱讀│寫「壞話筆記」後好事竟然發生?變幸福的第一步是有「自覺」

《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放下自卑與恐懼,重新認識自己的寫作練習》,沒力史翠普著,時報出版

《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放下自卑與恐懼,重新認識自己的寫作練習》,沒力史翠普著,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