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華碩等待春天再來臨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3-01-01

瀏覽數 22,950+

華碩等待春天再來臨
 

本文出自 2003 / 1月號雜誌 第199期遠見雜誌

華碩電腦去年11月召開法人說明會,許多分析師關心的焦點,不約而同指向華碩毛利率快速下滑,第三季公告數字竟然只有13.14%,不僅創下歷史性的新低,更出現了連續四季毛利走低的窘境。

長年以來,華碩以優異的研發設計取得主機板領導地位,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一有新產品,就先拿給華碩,間接幫助華碩取得市場先機。高峰時期,華碩毛利曾經超過三成。

隨著主機板市場逐漸飽和,最近幾年華碩開始幫國外大廠代工生產筆記型電腦、PDA(個人數位助理)、Sony(新力)遊戲機PS2等,同時推出自有品牌來加強公司競爭力。

分析師指出,多角化經營是華碩不得不的選擇。不過,大環境需求疲弱,加上競爭激烈,迫使華碩調整策略,從過去重視毛利,轉到了目前低價搶單、把量做大,結果是代表獲利能力的毛利率不斷降低。

如果以前做新台幣1億元營收可以賺到3,000萬元,現在則只能有1,314萬元獲利入帳,影響相當大。

對於這個情況,華碩認為大家應該把焦點放在總盈餘,而不是光看毛利率。「我們以公司整體獲利的最大化為目標,一步一步來,穩扎穩打比較實在,」一位財務部主管表示。

華碩的作法顯然得不到大多數投資人的認同。依照德商德盛投信公司所提供的資料,2002年1月初至12月中旬為止,華碩投資報酬率為負的39%,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為負的16%,和精英相比,也不過只好一點點(表一)。

毛利下降是「宿命」

利潤愈來愈薄是華碩和台灣高科技公司共同面臨的問題,港商荷銀證券公司分析師戎宜蘋認為,「台灣的宿命是毛利一定會滑落,華碩和其他公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營收增加的速度衝得比毛利下降的速度快。」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這個挑戰可能很艱巨。新惠普(HPQ)亞洲區國際採購處總經理蕭國坤指出,台灣廠商最好的地方是具有彈性,不論研發、出貨、價格都能讓客戶滿意。「外商要求到什麼程度,台灣廠商都願意配合,」蕭國坤指出。新惠普是台灣資訊產品業界的最大客戶,也是華碩主機板大客戶,他的看法道出了台灣廠商利潤只減不增的難處。為了節省成本、增加盈餘,新惠普、戴爾電腦(Dell)、新力(Sony)和其他國外買家,只好不斷壓縮台灣供應商的利潤空間。

以PS2為例,新力一直增加訂單,使得華碩包含台灣、中國大陸的海內外營收在2002年9、10、11月連續三個月創下新高。不過,分析師估計華碩從PS2賺到的毛利只能有5%到7%,幾乎比早已是成熟產品的桌上型電腦還少。筆記型電腦稍微好一點,還有一成左右。占營收比重最大的主機板,情況也不樂觀。華碩原本以clone(自有品牌)為主,在市場上可是響噹噹的領導品牌,所以能享有30%以上的毛利。不過,台灣廠商的全球占有率已經高達95%,成長空間有限,所以華碩改做ODM(設計代工),利潤不到一成,用自己技術替國外大廠做出他們要求的產品,據華碩財務部主管估計,這塊市場台灣的市占率為六、七成,將來發展空間比較大。

設計代工訂單潛力相對較大,精英、微星、技嘉等競爭對手也瞭解,競相利用其在大陸低成本與高產能的優勢,一窩蜂投入,結果又是殺價搶單。「大家在大陸都有產能……,主機板明顯供過於求,不只我們,同業都感受到降價壓力,」華碩主管表示。

設低價位品牌搶市場

儘管華碩品質領先同業,投入研發也不遺餘力,去年光是研發人員就比前年增加一倍,達到一千人,為公司總員工數的六分之一。但是從毛利和分析師用來衡量股價的每股盈餘(EPS)來看,和對手差距並不大(表二)。為了因應毛利下滑太快的危機,華碩去年第三季已經把主機板調降到合併營收的40%,筆記型電腦維持20%,PS2增加到10%以上,剩下則是IA(資訊家電)和無線網卡等產品。

華碩的策略能否奏效,有待觀察,關鍵在於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另外,針對低價位路線,如中南美洲與中國大陸市場,華碩設立第二品牌華擎,能否順利搶到市場?港商霸菱證券公司分析師指出,「華擎成立時的假想敵是精英,目前看來,客戶對華擎的反應不錯,問題是華擎如何與華碩本身的高價形象區別?」

不確定因素加上利潤不斷削薄,華碩股價一跌再跌,和競爭對手相差不遠。現在是華碩最壞的情況嗎?以「華碩品質,堅若磐石」口號睥睨群雄的華碩何時再現光芒?戎宜蘋認為,「華碩所有負面因素已反映在股價上,現在賣華碩股票已太晚,意義不大,看看2003年有無成長機會。華碩這一兩年轉型調整,2003年下半年就可斷定成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