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斷學習出發

楊永妙
user

楊永妙

2003-01-01

瀏覽數 20,500+

不斷學習出發
 

本文出自 2003 / 1月號雜誌 第199期遠見雜誌

七年「抗戰」,即將開花結實,2002年12月中旬,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已經通過台大企管系博士班第一階段口試,最快將在2003年取得學位。

回想求學初衷,黃河明不諱言是因為預見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瓶頸。「企業可能遭遇景氣的衝擊,人生也是,」黃河明說。

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的黃河明,最初在民航局擔任助理工程師,然後進入德州儀器,擔任 IC電路的程式工程師,後來再進入台灣惠普科技公司,一路升遷到董事長,其後再轉任資策會董事長。

職涯一變再變,每一件工作都能得心應手,歸功於他從不間斷學習。

1989年黃河明升任台灣惠普科技公司總經理時,他意識到這份工作不可能永遠做下去,必須提升自我能力。

當時,他在交通部民航局服務的妻子沈啟,正好以公務員身分進入台大攻讀研究所。看到妻子重返校園飽受學習的滋養,黃河明大受激勵,硬是K了好幾個月的書,準備考試。

1994年黃河明考進台大商學研究所,從此展開了也碩士班求學生涯。

黃河明是一位很懂得學習方法的人,他的筆記本總是畫著一條線,右邊是實務心得,左邊是授課教師上課時的內容整理。同一份筆記裡,總是彼此對照,相互驗證。

和同學的互動也是如此。黃河明進入台大商學所時,學校還沒有開辦EMBA班,他與年齡相差一大截的年輕學子一起共修所有的課程,也參與分組討論。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和年輕學子互動是一種啟發,使他懂得與年輕人溝通、合作。「在職生和一般生是一種理想的老少配,」黃河明形容他和年輕同學之間的關係。

在這樣「老少配」的組合中,很自然形成一種分工,「要找企業個案的事歸我,寫報告和上網找資料的事,就由年輕人包辦,」黃河明進一步解釋和一般生的互動情況。

黃河明將這樣的互動延伸進入所服務和熟識的企業體。台大許多年輕的研究生就是因為跟著在職生一起做個案研究或是企業策略分析,還沒畢業就被網羅,彼此間也形成多層次而綿密的人際網絡。

世界、產業變化都很快,黃河明形容今日的世界已經是終身學習的世界,「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出發,」黃河明說。

他的下一步會怎麼出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