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算是文明社會嗎?或許眾說紛紜,但《遠見》持續關注此議題,今年調查台灣現況,結果發現,大部分民眾肯定台灣是文明社會,但對貧富差距、社會包容等面向不滿,值得政府與大眾關注。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中美冷戰未歇、全球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攪亂了國際關係的生態,迫使生活在地球村的你我,世界觀改變,也讓所有人對「文明」及「文明國度」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多年來,一直以推動「文明社會、進步觀念」的《遠見》,即多次以「進步社會」為主題,探訪民眾對所處國度的文明程度評價。
六年前,《遠見》曾進行「四地華人社會進步指標」調查,針對四地華人社會: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台灣,以10項文明指標互相評鑑;今年,則以台灣整體和六都為對象,進行「2021年社會進步文明指標調查」,共有13大指標。
整體而言,民眾普遍認同台灣社會整體的文明程度高,平均拿到6.25分;至於最不滿意的項目則是財富分配,僅有4.26分。
分析13項指標〉 經濟進步最多;媒體信任、國會效率最低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