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社會:不滿貧富不均, 缺乏信任包容

2021年社會進步文明指標調查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1-05-29

瀏覽數 33,3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民眾認同台灣的文明程度佳,但在世代溝通包容上,相較六年前有顯著退步,恐與近年許多社會重大議題相關。張智傑攝
民眾認同台灣的文明程度佳,但在世代溝通包容上,相較六年前有顯著退步,恐與近年許多社會重大議題相關。張智傑攝

本文出自 2021 / 6月號雜誌 抗疫持久戰,開打!

台灣算是文明社會嗎?或許眾說紛紜,但《遠見》持續關注此議題,今年調查台灣現況,結果發現,大部分民眾肯定台灣是文明社會,但對貧富差距、社會包容等面向不滿,值得政府與大眾關注。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中美冷戰未歇、全球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攪亂了國際關係的生態,迫使生活在地球村的你我,世界觀改變,也讓所有人對「文明」及「文明國度」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多年來,一直以推動「文明社會、進步觀念」的《遠見》,即多次以「進步社會」為主題,探訪民眾對所處國度的文明程度評價。

六年前,《遠見》曾進行「四地華人社會進步指標」調查,針對四地華人社會: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台灣,以10項文明指標互相評鑑;今年,則以台灣整體和六都為對象,進行「2021年社會進步文明指標調查」,共有13大指標。

整體而言,民眾普遍認同台灣社會整體的文明程度高,平均拿到6.25分;至於最不滿意的項目則是財富分配,僅有4.26分。

分析13項指標〉 經濟進步最多;媒體信任、國會效率最低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訂《遠見》 贈 暢銷書籍 特價 2,280 元

延伸閱讀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