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員工兩人、資本額僅新台幣9萬元起家,二十六年來,世堡走過兩次石油危機、景氣蕭條、工資高漲,以及產業外移等風風雨雨。一般而言,紡織產業主要分為時尚、功能兩種類別,而世堡產品則專門從事生產功能用布,涵蓋聽、穿、看、跑、坐等生活領域,如音響專用喇叭布、擦拭布、三明治彈性布料(鞋材)等,而且不斷開發利基產品,以致能織出傳統產業的一片天。
無法對髒亂視若無睹
經常往返台北公司與桃園工廠間的董事長羅忠祐,每當開車在高速公路上,他便無法對路旁髒亂的垃圾山視若無睹。1994年,中國技術服務社輔導企業減廢,世堡首次與工研院、產基會接觸,也開始了漫長的環保之路。
現年六十歲的羅忠祐認為自己老是做傻事。在用水無匱乏之虞的1995年,世堡即花70幾萬元蓋了一座儲水量六十三噸的蓄水池,接著又蓋了一座十噸的蓄水池,雖說紡織業屬耗水產業,但世堡以針織布為主要產品,染整過程則委外,故用水需求理當很少,但是,羅忠祐仍珍惜地將老天爺降下來的雨水儲存下來。
世堡大概是少數將「減廢」、「企業環保獎」列為年度目標的企業。世堡與工研院節水服務團合作,引進雨水貯留系統,可以用做冷氣機冷卻用水、廁所沖水、園藝澆灌及清潔等,廁所、廚房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的標語,結果成效頗著,足足節省了一半的自來水用量。
此外,世堡利用屋頂雨水灑水系統、太陽能風力發電系統、感應式節水龍頭等設備,甚至在冷氣機、開飲機加裝時控開關,讓冷氣壓縮機每隔二十二分鐘停止運轉八分鐘、開飲機下班後自動斷電。雖然一年節省不到5萬元電費,最重要是為地球減少了二氧化碳。羅忠祐說,「世堡很小,但我們做環保不嫌少,盡自己力量去做,希望發揮『小雞帶母鴨』的效果。」
也是同樣的傻瓜心態之下,世堡今年又購置了焚化爐。雖然會計部門在羅忠祐耳邊嘀咕說,原本一個月垃圾處理費只要4000~5000元,斥資近100萬元買焚化爐,至少得二十年才能攤平成本,但羅忠祐說,「什麼事都計較成本,根本做不下去,信念要大於計算。」
讓環保成為商業利基
令人讚嘆的是,許多人刻板印象中花錢、花時間的環保,世堡卻有效地扭轉成商業利基。
羅忠祐眼見歐美國家愈來愈注重環保,再加上公司本身也已經投入節約能源及減廢行列,於是他希望進一步發展省能源、低污染及回收的產品。
目前世堡研發回收保特瓶生產再生針織布、平織布已然有成,用途也非常廣泛。如近來流行的環保購物袋、再生喇叭布的客戶囊括了Sony等大廠,可口可樂公司也曾派人觀摩世堡,以尋求雙方的合作機會。
目前再生產品占世堡總營業額約10%,單位售價要比一般產品貴兩至三成。未來還計畫結合保特瓶及廢布邊加以造粒,製作棧板、喇叭外殼等再生產品。
羅忠祐感慨,環保產品之所以貴,在於消費者觀念不夠健全,認為環保產品品質較不好,價格又比較高,所以不願購買。如果購買環保產品能成為全民運動,需求面打開,供應面自然能夠降低成本。
世堡從初成立時的當紅產業到如今的夕陽產業,雖然歷經產業的興衰,卻始終堅持環保及利基市場。從一開始環保而做減廢、回收,竟然從灰燼裡掏出黃金來。結合科技變為世堡的利基點,世堡為「環境等於花錢」做反證,更為「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產品」做最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