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南崁小天使幼稚園,你一定會被一片翠綠所吸引。除了園區內的花木扶疏之外,這裡的小朋友都知道,那台「會吃垃圾的機器」才是他們全面綠化的祕密武器!
「香蕉皮、魚骨頭丟這裡,養樂多罐罐不能丟!」今年六歲的陳俊邑小弟弟,吃完午餐後,不用老師教導,馬上自動地進行垃圾分類。他非常清楚哪些東西可以進到「吃垃圾機器」的肚子裡,哪些卻是不可以的。
「吃垃圾的機器」其實是一台「有機廢棄物再生設備」。它有效減少了垃圾產量,更落實了幼兒環保教育。「小朋友回到家還會盯著家長,檢查他們是否確實做到垃圾分類,」小天使幼稚園園長洪其華驚喜地表示。這套設備使用了一年以後,不僅園區垃圾量減少了七成以上,還培育出一群環保小尖兵。
取諸自然 還諸自然
由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關懷,才會衍生發明出這套技術和設備。洪百里生物科技公司釐清台灣環境的污染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原生的土地不斷被添加肥料和農藥,破壞了土地原有的益菌和微生物的生長,使土地反倒喪失沃壤的生命力,也喪失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台灣的水果已逐漸失去自然的味道,」洪百里董事長感慨地指出,因為原生土地被破壞,所以許多自然的甘醇原味已被化學添加物所扼殺。
微生物分解廚餘的這套技術其實完全師法於大自然。洪百里當初與日本廠商合作,從台灣早期農村以蚯蚓數目判斷土壤有機度的概念,花一年以上的時間找到可運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處理機的功用就是不斷地翻動,並維持攝氏三十五度的恆溫,讓二十四種微生物菌得以維持生命力,順利地發酵與運作。
早期的廚餘處理多是靠高溫燥乾,反而成為破壞土質的幫兇。因為中華美食多油高脂,許多國外的廢棄物清理機根本無用武之地,只能靠高溫的方式使廚餘乾燥。
「純粹乾燥的廚餘不是全熟的肥料,反而會造成土壤的酸化,」洪百里明確地指出台灣土地的另一項隱憂。
目前這套微生物發酵的技術不但獲得政府製造許可證,更獲得多項實驗證明。它擁有環保署所核發的「環境用藥微生物製劑」製造許可證。在致病性試驗中,已獲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研究室實驗證實無致病潛能。
在蚯蚓毒性報告中,台灣大學昆蟲生理毒理研究室亦證實有機肥料的使用對土壤中的蚯蚓並無危險性。
在除臭效力實驗上,成功大學微生物研究室證實經微生物發酵後,除臭率達40%,二十四小時後廚餘減量達70%。
在日本,這樣的技術已被廣泛使用。例如日本阪急百貨公司的咖啡廳、遊樂場旁,就擺放一台微生物處理有機廢棄物的設備,顯示這項生物科技的安全性與便利性,絕對可以與生活環保相融合。
高垃圾費時代來臨
另一方面,綠色消費生活和高垃圾費的時代已經來臨。今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案之後,各縣市掩埋場、焚化爐建設經費將納入垃圾處理費成本計算。換句話說,生活品質對於環保訴求愈重視的同時,垃圾成本的支出上將愈加提高,特別是處理大型廢棄物上的成本。
微生物處理機遠較掩埋場、焚化爐的處理成本低廉、環保。以每日三百公斤的大型廚餘處理費用計算,大型垃圾袋(容量四十五公升、九.四公斤),單價20.25元,每月的處理費用約需新台幣1萬9440元;微生物處理機每月的使用成本(電費與微生物發酵劑)約為1萬1832元,兩者每月相差7608元。
而且微生物分解廚餘後可供有機肥料使用,但掩埋場、焚化爐的末端處理若處理不慎,恐有造成二次污染之虞。
然而,目前一套家用型微生物處理機動輒要價2萬、3萬元,加上每年3000、4000元的微生物製劑費用,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仍是一筆不低的費用。
如何復甦台灣這片土地的生命力是洪百里生物科技公司最大的願景,「我覺得賺錢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我希望讓這片土地更健康!」雖然研發經費已超過4億元,許多創投公司也積極介入,但是洪百里並不急著將公司上市上櫃。
洪百里計畫將大量的有機肥料免費轉送至各蔬果產銷中心,透過有機肥料的使用,健康國人的飲食,並搭配台灣在五年內即將架構完成的交通網路(包括三條縱向高速道路,以及十二條橫向快速道路),交錯縱橫成平均各三十公里的輸送網路,完整的物流系統將加速活化這片土地,實現這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