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香港新聞界還能自由多久?

朱 力
user

朱 力

1988-03-15

瀏覽數 13,800+

香港新聞界還能自由多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4月號雜誌 第022期遠見雜誌

人對於已擁有的東西往往是不珍惜的。香港向來就是個自由自在的地方,雖然法律嚴苛,但由於政府執法從寬,個人的自由便很少受到干預。但是,這一切都在一九九七的未知數之中慢慢地發生了變化。

香港記者協會在元月三十一日舉行一個「新聞自由研討會」,正說明了在未知的改變中人們的關注。

要保障新聞自由不是一件簡單易為的事,它牽涉到一個地方的政治體制、法律制度、教育水準,以及新聞工作者的質素,各方面都得配合,新聞自由才能運作,才能為社會謀最大的福利。

從政制的角度看,香港自一八四二年起便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自始就沒有實行過民主政治。不過,在歷史的矛盾中,香港所享有的自由卻很高。不民主而自由,這個矛盾並不難解釋。

香港人中九九部是中國人,中國人所關心的是中國本土所發生的大事;至於香港本身的事務,只要不妨礙日常的生活,多半沒人加以理會。因此,香港的環境更提供了一個避難所,使不滿中國本土的人士得以棲身,甚或以之為基地,從事反對、推翻中國本土政權的活動。

自由沃土正在變質

清末,國民黨、保皇黨無不曾利用過香港,而國共內戰期,共產黨亦曾避難香港。到了一九四九年後,則又輪到反共的人士在香港活動了。

換言之,香港的新聞界得享新聞自由,乃拜與香港的英國政府「不對抗」之賜;此外,香港的新聞界更利用此一新聞自由,對中國本土的政權作極為嚴厲的批評。

不過,這塊自由的沃土正在變質之中,因為香港的政府將在一九九七年之後成為中國人的政府,而在其上的中央政府,亦將由一個對自由人權認識不同的中共所取代。有了這個變的因素,也就難免使香港人和香港的新聞界覺得不安了。

從法律的觀點看,香港有不少「備而未用」或「備而少用」的條例,但香港的新聞界卻很少受到這些條例的束縛。這因為不少條例是針對英國政府而訂的,而香港的新聞界卻向來更關心中國本土的政權,兩者之間發生磨擦、牴觸的情形便大大地減少了。

再者,香港的法律制度有其獨立性,基本上不受香港政府的干預,就算新聞界與政府發生衝突或磨擦,對簿公堂仍然有公道可討。拋開政治體制的變動不談,一九九七年之後,香港如欲保有新聞自由,獨立的司法制度絕對不可少,若司法臣服於政治之下,新聞自由岌岌可危矣!

教育予人知識,知識教人思考。一個社會的教育水準提高了,新聞傳媒的讀者、觀眾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一方面,他們不會喜歡傳媒做政府的應聲蟲;另一方面,在遇到政府干預新聞自由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袖手旁觀,而會站在新聞界一邊,支持新聞界捍衛新聞自由。

香港社會的教育水準不低,而且有愈來愈高的趨勢,這是香港享有新聞自由的社會基礎,因為有知識、能思考的人民是不容易被愚弄的。要保障一九九七年之後有新聞自由,使更多社會大眾認清新聞自由的重要,這也是件刻不容緩的事。

新聞自由能否發揮正面的作用,得靠新聞工作者來執行,新聞工作者的質素高,操守好,便不會濫用手上的自由,而且在自由受到威脅時,也會據理、據法力爭。從新聞工作者的質素看,香港將來能否享有新聞自由,是令人憂喜參半的。

從憂的方面看,香港的新聞從業員良莠不齊,而且他們的待遇普遍偏低。為了要求更高的待遇,有不少人便以新聞工作為跳板,以便將來從事公關工作,或擔任政府新聞官。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至於操守差的,則以新聞從業員的身分,收取利益或從事與本身工作利益衝突的事。而大多數的新聞從業員,則須身兼數職,無暇亦無力將本身的工作做好,更遑論深入報導、分析了。

除了從業員的質素不齊、待遇偏低外,傳媒老闆缺乏理想,只知賺錢也是令人擔憂的。「資本」雜誌曾經報導了香港一百位億萬富翁,其中傳媒老闆便占了五位。但是,這些老闆又分了多少利潤給他們的職員呢?

傳媒老闆態度重要

老闆賺錢是應該的,但更應該將利潤與記者、編輯、工人分享。「資本」所提到的傳媒老闆之中,當然已經有人這麼做了,理應值得我們效法,但還沒有做到的老闆,則實在應該捫心自問了。

老闆的低薪政策防礙了新聞自由,在遇到與政府或其他壓力團體有衝突時,他們能否據理力爭,替自己的記者、編輯辯護,也會影響新聞自由。

在過去「不對抗」的情況下,老闆對新聞自由的態度可說無關宏旨,但在將來的政情下,老闆的態度便將決定新聞自由是進或是退。

表面上看,老闆的退讓或有助於生存,但當新聞自由所剩無幾時,新聞媒介本身的生存也將面臨困難。這個現象,我們不希望它發生,但老闆們和伙計們卻不得不深思!

在這麼不利的環境中,香港仍有可觀的新聞自由,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因素外,便得歸功於本地的「新聞發燒友」(「發燒友」猶如國語之「狂」、「迷」也)了。

「新聞發燒友」居功至偉

這些「發燒友」質素好,而且真正熱愛新聞工作,差不多有「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的敬業精神,他們採訪新聞時是拚命的,工作是廢寢忘食的。香港有今天的新聞自由,他們居功至偉;將來香港能否享有新聞自由,他們亦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所幸,香港的大專教育愈來愈普及,而優秀的青年亦有志於新聞工作,後浪推著前浪,前浪也帶著後浪,這是喜的一面,只希望它能繼續存在。

香港記者協會所舉辦的「新聞自由研討會」,主題是「新聞自由;前景與障礙」,由新聞工作者、人權及商界的角度看新聞自由,並且從現有的法律、政府的態度、中共的新聞觀及新聞業內的缺失等各方面討論新聞自由所面臨的障礙。

當然,「基本法」能否保證香港的新聞自由也在探討之內。至於「未來」究竟如何呢?則由出席的新聞界人士「自由」發言了。

(朱立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系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