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大立光上週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一季業績,但營收、獲利卻仍不見起色,雙雙衰退,這背後又有甚麼困境與轉機?
股價徘徊3000元的股王大立光,公布第一季財報,帶著有些意外的,營收、EPS皆下滑。儘管毛利率略升(至64.4%),但若扣除掉認列的先進光和解賠償金,毛利率則呈衰退走勢。大立光經營團隊則在法說會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產品組合較差」,且「(生產)規模下滑」所致。
大立光三困境:缺料、華為缺口、中低階競爭壓力
深入剖析,影響大立光營運的因素,則可以歸納成三個最主要的困境。
首先是缺料。執行長林恩平表示,「高階Sensor(感測器)、AP(手機處理器),受到天災影響,」重建要一個季度,導致訂單遞延。
外界則推測,林恩平口中的天災,正是今年2月的德州冰風暴。冰風暴導致許多當地晶圓廠停工,影響手機供應鏈,連帶使大立光鏡頭出貨也遞延一季,此即「規模下滑」。
另外兩個原因則是「華為缺口」、「競爭壓力」,可以對應經營層口中的「產品組合較差」。
大立光兩大客戶之一的華為(另一為蘋果),因受美國政府制裁,手機事業前途未卜,因此也帶衰供應商大立光。
大立光去年10月之後華為訂單歸零,但目前卻還沒有足夠份量的非蘋果訂單挹注,進而導致毛利率未見起色。
至於客戶對大立光是否給予價格壓力?林恩平在法說會上表示,價格已經談妥,不會因為這次缺貨導致調整價格,不過中低階產品,競爭者確實帶來價格上的競爭壓力。
據了解,目前大立光最主要的競爭者為台廠「玉晶光」及陸廠「舜宇光學」。
儘管後兩者技術實力與大立光仍有一段差距。但目前手機鏡頭升級速度不如預期,讓大立光無法施展拳腳,對手也有逐步進逼的機會。
兩轉機 長線值得期待
不過,營運承壓下,外界也期大立光的兩大轉機。
林恩平在法說會表示,大立光4月業績將比3月差,5月也不好,讓外資會後紛紛下修目標價。不過,各機構下修後的新目標價,大多仍高於目前股價。
其中,最主要原因正是期待手機鏡頭可望在下半年後反轉,成為營運支撐關鍵,另也有部分外資期待VCM,將成為其獲利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