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大醫學院 救人又研究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2-11-01

瀏覽數 20,700+

台大醫學院 救人又研究
 

本文出自 2002 / 11月號雜誌 第197期遠見雜誌

承襲台大的研究歷史傳統,台大醫學院生技研究表現卓越。投入病原與感染體研究的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陳培哲與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王錦堂,及長期研究登革熱防疫的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所教授金傳春,都是國內專注科學而無悔奉獻的研究者代表。

陳培哲投入肝炎研究長達二十年,即使獲得美國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的肯定,成為目前東亞地區唯一獲獎者,他仍然每天埋首於研究室,數十年如一日。面對外界的肯定,他謙虛地說未來要努力之處還很多。

陳培哲研究D型肝炎

陳培哲的研究主題是他口中「滑溜的魚」——D型肝炎細胞基因。說肝炎細胞「滑溜」是因為引發病變的細胞染色體非常捉摸不定;而他長期致力研究的結果,發現了肝炎病變細胞中的核醣核酸(RNA)基因體為單股環狀,以及其複製機轉。

生技產業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台大醫學院獲得教育部核定,由院長陳定信主持,並帶領院內同仁成立基因體醫學中心,而陳培哲便是感染體實驗規劃人之一,結合他在肝炎細胞基因的研究成果,未來基因體醫學中心將會建立肝炎基因技術發展平台。一旦建立以後,「未來疾病診斷可做到個人化,」他指出。

王錦堂攻克幽門桿菌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同樣在基因體醫學中心負責感染體規劃的王錦堂,則是國內消化醫學中微生物研究的催生者。

當王錦堂在1994年投入微生物研究時,國內幾乎無相關研究與資源。在他努力耕耘下,微生物研究所從早期寥寥幾人,到目前三十幾位碩士、五十幾位博士,研究生人數排名醫學院榜首。

近年王錦堂帶領的微生物研究團隊,成果也受到國際注意。在消化道細菌方面,研究團隊在幽門桿菌的致病因子上有所斬獲。團隊發現幽門桿菌會導致細胞病變,甚至引發消化性潰瘍或胃炎。由於消化道感染是國內乃至全亞洲常發生的病變,因此研究發現對於消化道治療改進上助益良多。

金傳春打擊登革熱

投入登革熱防疫研究十餘年的金傳春,在今年南部登革熱疫情發出警訊時,金傳春不畏病媒傳染,數次帶領學生前往高雄疫區醫院調查疫情,將資料建檔並且將防疫地區圖象化,供衛生署做為防疫措施參考用。

五年前金傳春便提出出血性登革熱的觀察報告,並且警告出血性登革熱病例將帶動登革熱疫情的擴張。她更提出防火牆概念,主張應前往地方醫院診所主動偵察疫情蔓延情形。在院長陳定信眼中,她是一位「十分拚命的研究者」。

承先啟後,台大醫學研究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