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六年級生矽谷創業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02-11-01

瀏覽數 21,200+

六年級生矽谷創業
 

本文出自 2002 / 11月號雜誌 第197期遠見雜誌

早在大三的時候,李明勳、哈伯遠及鄧偉綸就在麻省理工學院「10K Program」(1萬美元獎金比賽)初試啼聲。麻省理工學院是個相當重視創業家精神的學校,每年都有一項鼓勵創業的比賽,所有參賽者將他們的創業構想寫成企劃書參加比賽。評審除了校方外,還包括實際的創投公司,而優勝的獎金就是10K(1萬美元)。這個活動當然也吸引許多創投的注意,想要挖掘明日之星。當時他們得了第二名,雖然沒有獎金,但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李明勳回憶說,當時確實有創投對他們很有興趣,但後來為了顧及學業,所以沒有繼續下去。由於那一次愉快的合作經驗,也開啟他們以後共同創業之門。

也許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初中就來美國的李明勳從小便想創業,他的父親也是生意人,從事塑膠生意。他在大學時,自己開發手寫辨識軟體,並且申請專利。一畢業就進入英特爾(Intel)的他,在那裡待了七年,直到自己出來創業。英特爾同樣也是創業家的訓練中心, 許多公司的創辦人都是從那裡出來的。李明勳指出英特爾是個很重視紀律的公司,也是高度競爭的公司,同事都非常優秀,他在那裡學到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英特爾重視執行,對於創業相當有幫助。首先有創業念頭的便是他,他也成為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

雖然都是電機系的同學,但是畢業後所走的路都不一樣。高中從台灣到美國念書的哈伯遠,一畢業後便進入紐約花旗銀行總部工作,負責衍生性金融產品。在華爾街工作七年的他,如今是公司的財務長,掌管整個公司的財務大權,同時也擔任籌募資金的工作。

公司另一關鍵人物——技術長鄧偉綸,畢業後進入摩托羅拉(Motorola),多年之後,也跟隨李明勳的腳步進入英特爾。雖然沒有在台灣受過教育,但由於父親是中文學校校長,所以中文說得也挺流利。

分工合作,完美組合

前兩年景氣好的時候,年輕人創業似乎不足為奇,但隨著網路泡沫化,許多新創公司早已名存實亡,但亞開資訊目前已經開始賺錢。到底他們的商業模式為何?

亞開資訊是一家系統管理軟體公司,目前主要的產品是提供具有開放標準與跨平台功能的伺服器(Server)管理系統。亞開扮演的角色相當於美國大廠與台灣代工廠之間的橋樑,在美國的合作對象包括英特爾、IBM、惠普(HP)、康柏(Compaq),在台灣則包括廣達及華碩等。

李明勳指出,台灣的硬體業很強,但往往忽略軟體。而硬體需要軟體的配合與支持,才能發揮功能。目前亞開資訊所提供智慧平台管理介面(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簡稱 IPMI),能使代工廠商縮短新的伺服器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這項技術的門檻很高,進入這項領域也不容易。他表示目前尚無競爭對手。除此之外,他表示,「這項軟體服務對象為台灣代工業廠商,而大部分的廠商又是公司投資人, 所以目前亞開的營運算是頗為順利。」

技術長鄧偉綸也認為,伺服器的市場很有利基。整合伺服器軟體及硬體方面非常複雜,對許多大廠來說,這塊市場相對市場規模較小、利潤較低,而且也不是主要的技術,所以他們很願意外包給其他廠商做,如此可以節省成本。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小留學生台灣情

李明勳與哈伯遠都表示,他們以前就很想從事與亞洲方面有連結的工作。哈伯遠說,「以前在美國公司的工作也不錯,但總覺得自己有一部分的能力沒有發揮。」他覺得應該要結合美國與亞洲、大陸及台灣的優勢創造事業。李明勳認為,他從小就對台灣及亞洲有很深的情結,很想為台灣做些事。他並認為他們這些從小就出國的小留學生比赴美念研究所的學生對台灣更有感情,更有亞洲情結。

李明勳表示,許多台灣廠商相當認同他們的想法,給予他們許多幫助,有的還成為他們的投資者,其中包括廣達電腦、聯電、東元公司以及台灣的永威創投。也有一些美國公司,像是英特爾及矽谷的創投公司,如Storm Ventures、Dragon Ventures等。亞開資訊首次創投基金高達1000萬美元,第二次也有700萬美元的基金。

即使如此,負責財務的哈伯遠卻表示,大家有種假象,以為找錢很容易,其實中間變數很多,很多時候往往在最後一分鐘投資者改變心意,因此要有萬全的準備。他認為現在的情況不是創投投資金額變少,而是回歸正常。

創業辛苦卻好玩

幾個創辦人都是認識十幾年很熟的朋友,但是在共事上有爭執也在所難免。哈伯遠與鄧偉綸都認為意見不同是好事,可以凸顯不同的問題。李明勳說,開會時雖有不同的意見,一旦決定就是要執行。在公司成立之後,他們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轉型。本來公司的走向是發展Linux平台,但是Linux並沒有預期的成長,基於人力資源與成本的考量,他們在去年初決定專注在伺服器這塊市場。鄧偉綸也表示,其中最難的部分是明明有生意可做,但是為了公司整體的策略,必須「Say No」(說不)。

目前的經濟情況和兩年前大不同,問他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是否還願意出來創業,他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鄧偉綸說創業很辛苦,卻很好玩。但首先要確定創業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可能不太值得;如果目的是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將會有更多的成就感。

哈伯遠表示在創業過程中,讓他學到兩件事:一個就是要努力工作;另外便是要堅持到底。他承認在創業中是很辛苦,也有相當大的變數,所以反應要快,而且不能輕易放棄,一個成功的公司,往往不是技術方面特別強,有時還要看運氣,如資金周轉。由此看來,成功的年輕創業家固然令人嚮往,同時也必須付出相當大的辛苦與代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