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十大創新者排行榜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2-11-01

瀏覽數 20,000+

十大創新者排行榜
 

本文出自 2002 / 11月號雜誌 第197期遠見雜誌

創新的內涵包含了科學和商業,雷文生物科技公司(Raven Biotechnologies)的執行長馬瑟(Jennie Mather)即為很好的例子。馬瑟博士從事科學研究二十五年,曾經發明了一種培養細胞的製程,她目前負責一家成立三年的新創公司,這家公司價值3800萬美元,並有藥物已進行到臨床前研發的階段。

馬瑟博士承認她不是自我驅動力很強的狂熱科學家,也不是個守舊的執行長。她相當閒散,穿著鮮豔飄逸的衣服,佩帶華麗的古老珠寶,更重要的是,她很晚才成為企業家,到五十歲才成立雷文,這之前她當了二十五年的科學家,其中十五年在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工作。「我想從事科學研究並研發(抗癌)藥物,但我也想建立一個人們喜愛在這裡工作的公司,」馬瑟博士說。

許多生技公司檢驗癌細胞及正常細胞DNA(去氧核糖核酸)的差異,從中獲得靈感來開發新的抗癌藥物,馬瑟博士於1975~1978年間在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簡稱NIH)所開發新的培養細胞方法更實際,她觀察細胞表面——這是藥物和疾病的主要相接點——避免麻煩的DNA步驟,使得過程更快、更直接並合理。

ImmunoGen(雷文的合作伙伴,是開發抗癌藥物的生技公司)已付費使用雷文的三個抗體,雷文預計只要抗癌藥物一上市,便將湧入上千萬美元授權費。同時,馬瑟博士計畫蓋一棟可容納兩百位員工的辦公大樓,也已在第三次籌資中募得3000萬美元。

馬瑟博士第一次籌資是1999年1月,儘管缺乏經驗,她還是在幾個月內跟家人、朋友及以前的同事籌到230萬美元。2000年時,她計畫進行第二次籌資,這次目標是2000萬美元。

雖然雷文的投資者對它的商業計畫十分熱心,美國創投伙伴公司(U.S. Venture Partners)的一般合夥人盧特(Jonathan Root)懷疑像馬瑟這樣初次創業的人是否能擔執行長大任。兩年後,相信馬瑟博士是適當的人選。

馬瑟博士在基因科技的一些同事追隨她到雷文,雷文的四十五名員工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基因科技,其中包括研發部的副總裁維哈爾(Gordon Vehar)。同事們表示是馬瑟博士的實際讓他們決定加入。「珍妮對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也知道自己不懂什麼,」雷文的業務長派利文(Don Perryman)說道。

馬瑟博士缺乏爭取藥廠合作的經驗,這是她在基因科技少數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但雷文的主任巴魯克(Tom Baruch)指出,「從創業第一天起,她就引進能讓公司成功爭取到藥廠合作的人。」

馬瑟博士在基因科技的一些同事之所以到雷文來工作,也是因為她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1984年,馬瑟博士在NIH的傑出研究表現,使她有機會進入成立不久的基因科技,此時基因科技已進行了許多科學研究,但尚未有任何產品上市。馬瑟博士協助開發公司的細胞培養製程,帶領從藥物研發到製造的各種團隊。幾年後,她成為公司首位女性科學家,扮演類似副總裁的角色,琢磨她的管理才能。

儘管如此,跳到不安定的創業領域不容易,馬瑟博士必須設法使雷文度過各項難關,她的旅程還只是開始:雷文聲稱它有更快、更有效的開發新藥方法,但是生物科技領域中充滿許多有同樣策略、但失敗的創業公司。

對馬瑟博士有利的一點是,她在全球最成功的生技公司工作過,知道企業如何運作,而且她有很多年輕生技執行長缺乏的東西——經驗、耐心及熱情,「改良技術以及發展公司的挑戰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她說。

其他九位創新者

■麥德哈凡(Rajeev Madhavan)

基本資料:麥格馬設計自動化公司(Magma Design Automation)董事長暨執行長,三十六歲即成為電子設計自動化(設計電腦晶片的軟體工具)的明星創業家。

創新:開發出可以減少設計電腦晶片所需時間的關鍵技術,他與人合作開發第一個內建自我測試的技術,使得晶片測試更正確、更快速。之前,測試是由昂貴、準確度較低的探測機器執行。

簡歷:麥德哈凡創辦或共同創辦過三個新事業,其中一家公司在1998年被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以2億6000萬美元購併;其他兩家公開股票上市,麥格馬甚至是2001年首次股票公開承銷(IPO)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個人財富:500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7億80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三百五十個以上。

專利權:三個。

鮮為人知的事:「我年輕時並不是很有競爭力。」

■皮特森(Kurt Petersen)

基本資料:五十四歲,夕菲德(Cepheid)的共同創辦人、總裁暨營運長,夕菲德是DNA分析公司,於去年九一一事件中,在防禦潛在生化恐怖分子攻擊時扮演重要的角色。

創新:皮特森是新興產業——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簡稱MEMS)的先驅之一。目前致力於DNA分析系統。

簡歷:皮特森建立IBM的微機械研究小組,創辦過三個新事業,其中兩家從事以微機電系統為基礎的壓力感應器,先後被購併。1996年與人共同創辦夕菲德。

個人財富:34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1億79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五百一十五個。

專利權:三十個。

經典名言:「我從沒想過我會成為炭疽病的專家。」

鮮為人知的事:「小學的時候,我的空閒時間都花在建造可以玩井字遊戲的機械電腦上。」

■蘇亭(Oleg Suitin)

基本資料:四十三歲,下諾夫哥羅德實驗室(Nizhny Novgorod Lab)的共同總經理。下諾夫哥羅德實驗室是英特爾(Intel)在俄羅斯的研發中心,開發製造3D影像的立體相機。

創新:1990年,當蘇亭在俄羅斯國家核子中心工作時,他開發第一個十億分之一秒脈能粒子加速器的電腦模擬工具,可以用來研究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

簡歷:逃避家族傳統職業——軍人後,蘇亭在後共產時代的俄羅斯連續開創了三個成功的企業,在一開始資金僅7000美元,且通貨膨脹率及利率分別高達300%及400%的情況下,他分別創立了一家測試及測量公司、個人電腦製造公司,及軟體開發公司——下諾夫哥羅德軟體科技實驗室(NSTLab),這個實驗室之後成為英特爾的子公司。

個人財富:未公開。

創造的財富:22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三百至五百個。

專利權:三個。

鮮為人知的事:共產主義在蘇俄解體後,蘇亭跟家鄉的大多數人一樣,被迫在街上賣食物跟衣服,量入為出過日子。

■高瑞(Ray Kao)

基本資料:四十歲,寶樂瑞思網路公司(Polaris Networks)創辦人、執行長暨技術長,銷售用於都會地區網路的光學產品。

創新:高瑞設計了四個主要聯網裝置,用途包括透過網際網路傳送電話,到在龐大的資料庫裡引導資訊的流動等。

簡歷:高瑞也曾創辦過製造網路電話產品的TransMedia Communications,後來在1999年被思科以4億600萬美元購併。

個人財富:200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5億500萬美元。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創造的工作機會:三百個。

專利權:三個。

鮮為人知的事:高瑞只要新事業做得成功,就給自己買部頂級車獎勵。Trans Media讓他得到一部保時捷,現在他的下個目標是法拉利360。

■巴克(Larry Bock)

基本資料:四十二歲,奈米系統(Nanosys)的創辦人暨執行長,奈米系統擁有獨家授權,可以自頂尖的奈米科技實驗室取得藥物及電腦領域的智慧財產。巴克同時也是位於聖地牙哥的一家創投公司CW Group的負責人。

創新:巴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基因科技公司的傳染病部門,他擅長從晦澀難懂的科學研究成果中,發現有哪些可以應用來改進生物科技,他也很善於說服這些研究人員授權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在商業上,並且說動這些研究人員擔任他們公司的顧問。

簡歷:巴克創辦或共同創辦過十三家生技公司,其中八家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而尚未上市的公司中,有兩家分別以7億美元及1億美元被買走,剩下三家目前還是由巴克經營。

個人財富:3500萬~400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145億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四千個。

專利權:零個。

鮮為人知的事:巴克是視障。

■巴特華茲(Paul Butterworth)

基本資料:五十一歲,琥珀點(AmberPoint)的技術長,琥珀點成立僅一年,是網際服務調解公司,它協助微軟的.Net軟體與「自由聯盟」(Liberty Alliance)的網路應用軟體和平共存。由昇陽主導的自由聯盟,旗下包括美國線上時代華納、通用汽車、諾基亞及Sony等。

創新:巴特華茲是資料庫專家,他是第一個開發出商業資料庫的人,他最廣為人知的是,他開發的軟體可靠度很高,幾乎是無法破壞的。1980年,巴特華茲的研究成果幫助資料庫突破大型主機電腦的束縛,進而成為今日更靈敏、更易於使用的資料庫型態。

簡歷:除了琥珀點以外,巴特華茲曾與人共同創辦過一家主從軟體公司。他也是安格爾(Ingres)的第一位全職員工,一手策畫了安格爾,在安格爾他開發出第一套商業資料庫。

個人財富:100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6億90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一千八百個。

專利權:一個。

鮮為人知的事:凌晨三點就起床看一級方程式賽車現場轉播。

■李(Theo Lee)

基本資料:五十二歲,碳氫化合物科技(Hydrocarbon Technologies,簡稱HTI)的總裁暨執行長,HTI開發出一種奈米科技的製程,將煤轉換為燃燒更清潔的石油和柴油燃料。

創新:李和其他HTI工程師花費五年多的時間開發一個製程,加熱將煤分解,然後純化,最後再添加氫,把煤轉換成液體燃料。

簡歷:李在加拿大、台灣及美國的許多大學及企業中擔任過化學工程師,他在1995年協助成立HTI,2001年HTI被一家美國替代能源公司購併。

個人財富:550萬美元。

創造的財富:17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四十一個。

專利權:八個。

旁人的評語:「李在一個老舊而骯髒的產業裡兢兢業業地努力,運用奈米技術,為老舊而骯髒的產業注入清新乾淨的新生命,」奈米科技顧問諮詢公司CMP執行長哈伯(Tim Harper)說。

■賽雷比(Bulent Celebi)

基本資料:四十六歲,矽谷晶片製造商優必康(Ubicom)的總裁暨執行長,優必康設計可以無線傳輸資料的單一晶片,適用於任何通訊協定或裝置。

創新:賽雷比在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工作的十年中,協助建立10/100乙太網的標準,他也參與設計第一個用於印表機/傳真機和數位電話答錄機的晶片組。

簡歷:賽雷比有數年在晶片大廠負責半導體業務營運的經驗,1999年他被延聘進入優必康擔任執行長。

個人財富:未公開。

創造的財富:1億42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三百個。

專利權:零個。

其他事蹟:賽雷比曾在香港工作三年,負責建立國家半導體公司在香港的業務,在他任內,當地員工從五人增加到八十五人,營業額從1億美元提高為5億美元。

■海勒(Andy Hayler)

基本資料:四十歲,凱利多(Kalido)的執行長,其公司是全球成長最迅速的軟體公司之一。

創新:海勒專精於尋找並開發重要但常被忽視的科技,在殼牌石油(Shell),他應用通用實體模型理論(generic entity modeling)來擷取資訊,使得公司裡不同資料庫中的資訊可以很容易地流通分享及更新;在艾克森(Exxon),海勒發明了一種反編譯器,可以將低階程式碼轉換成高階電腦語言,他表示這使得公司可以沿用舊有的程式碼結構。

簡歷:海勒在殼牌石油擔任各種技術性和管理性的工作達十二年。1998年,海勒獲得1500萬美元的內部資金,這些資金使得凱利多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家公司,這是第一家由殼牌衍生出來的科技創投公司。

個人財富:未公開。

創造的財富:1億1500萬美元。

創造的工作機會:兩百個以上。

專利權:一個。

經典名言:「想點子很容易,執行點子才是困難所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