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製衛星「玉山」「飛鼠」,1月底在美升空,讓台灣躋身「立方衛星」俱樂部,也勾畫出太空商機。但連SpaceX創辦人馬斯克也坦言,衛星業務還深陷燒錢困境中,該產業還必須克服哪些挑戰?
1月2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天氣晴朗,倒數計時器一歸零,搭載著台灣自製立方衛星「玉山」「飛鼠」的美國SpaceX公司獵鷹火箭,轟然一聲飛起,宣告台灣在2021年躋身立方衛星俱樂部。
立方衛星是什麼?比起又大、又貴、又重的傳統衛星,立方衛星以10cm×10cm×11.35cm為單位的倍數組成。因為其輕巧、便宜的特色,得以快速部署、以量取勝,打開應用大門,讓素來在太空中缺乏存在感的台灣,逮到了能切入應用的機會。
本次升空的「玉山」與「飛鼠」,重量分別為1.6公斤、4.4公斤,儘管目前仍屬科研用途,但已讓商機隱然浮現。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