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幾天裡,一股感傷、低落、悵惘的氣息,瀰漫心頭。我靜下心來,細細內觀自己為何籠罩於這般沈鬱,原來,那深深發疼的痛感,是來自社會紛亂、自殺事件頻傳、人群的集體意識裡充滿不安。
隔天早上,看到桌上那本我於7月間出版的《真心——我的成長》,突然覺得,如果能夠重新再來,我想寫更多內在思考的問題,我一定會花更多的心力去完成。這樣的念頭讓我想到,一定也有許多人在某些時刻,會發出這般感歎,如果能夠重新再來,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我不禁有了許多思索。
特別讓我心疼的是嗑藥、吃搖頭丸的年輕孩子。他們虛無、茫然、價值混淆、生命蒼白無望,於是藉著藥物尋找刺激、追求快感。這是孩子自找的?還是大人負有絕大的責任?或許哪一天事態嚴重了,父母師長這才自責不已:要是多花些時間關心孩子,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了,如果能夠重新再來……
自殺年齡層的下降,也讓我憂心不已。我在想,當一個劇痛的心靈陷入掙扎,扶持的雙手在哪裡?關懷的眼神、守護的力量在哪裡?而自殺者不論為情、為錢終而賠上一條命,值得嗎?當從高樓縱身躍下,來不及的剎那是不是會想著:如果能夠重新再來……
然而,時光無法倒流,生命無法倒帶。
跳樓、投水這樣的高處下墜,讓我想起了「高空彈跳」。同樣是一種下墜,跳樓、投水常常是一命嗚呼;但高空彈跳是安全的,因為「跳」了之後,還有「彈」。跳者腰間的那條安全繩,把人彈拉了回來。
我們走在人生之路上,也應該為自己繫上安全繩。這些安全繩比如溫暖的情感、覺知的力量、信仰的皈依、寄情的興趣……,讓我們在面臨痛苦、困頓,情緒下陷死谷、瀕臨僵絕的時刻,形成一個回彈的力量,把我們拉上來。
情感、覺知、信仰、興趣……,都是在人生規劃裡,必要的彈力組構,讓我們的生命保持彈性。特別是覺知的力量。
人心猶如天上的雲,烏雲密布時,覺知的力量足以撥雲見日,讓天空回復清澈。我在遇到苦惱時,總會一直自我檢視,從中認清隱藏在情緒中的起心動念。如此一整理,模糊的、沈暗的、憂慮的內在,都釐清了。
失控、衝動,都是情緒的慣性模式,如果能夠建立正向的對應機制,常常帶著覺知,不畏縮地觀照自己,讓內心保持清澈,那麼,就不需用麻醉、逃避、結束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寶貴的生命。
直到年老壽終時,最後的一念,不是「如果能夠重新再來」的懊悔,而是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