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總統就任前夕,美中競爭已是一個結構性發展之際,歐盟不顧美國壓力,仍與中國大陸在2020年12月30日簽署全面投資協定(CAI),震撼全球。
首先,代表歐盟對川普過去四年單邊主義的反擊,對美國全球領袖地位的不信任。2010年後歐盟危機不斷,經濟重創,內需不振,急需透過對外經貿連結重振經濟,遂與歐巴馬政府合作推動「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川普上台中止談判,迫使歐盟不得不另覓大市場合作,因此2019年與日本建立經濟合作協定,再於2020年與中國大陸簽訂全面投資協定。
其次,英國脫歐讓美國失去了左右歐盟全球和亞洲政策的重要槓桿。2003年到2005年間,在德法領袖推動下,歐盟企圖解除對中國大陸的武器禁運,而且幾乎達成共識。但美國小布希政府直接聯絡英國首相,說服後者在歐盟內部表達反對,遂成功阻擋歐盟解禁至今。英國脫歐後,已失去這個槓桿角色。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