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海口查某人

洪淑娟
user

洪淑娟

2002-08-01

瀏覽數 16,400+

海口查某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8月號雜誌 第194期遠見雜誌

大年初一早上,婆婆頂著東港小鎮的朝陽,安靜地坐在輪椅上。我笑著叫她「ㄎㄚ桑」。婆婆呆滯的眼神凝聚了一會,叫了聲「阿娟啊」,我興奮地摟住她,並塞一個六六大順的紅包給她。婆婆反手握住我,婆媳倆靜靜對望著,沒想到這是二十六年婆媳最後一次溫暖的接觸。

外子與我長年旅居北部,鮮少能親侍公婆。只有危急時外子(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與院方聯繫,討論病情與治療方式。婆婆見到外子最多的,恐怕是數年前在加護病房的幾個月,我常笑謂婆婆醫學博士的兒子是救命用的。

新婚的第一個早上,我到廚房裡,婆婆指著瓦斯爐上一個長柄大鍋問,「這是什麼?」我當場傻眼,只好搖搖頭,「這叫快鍋。」她得意地說,「川仔早餐愛吃稀飯,妳早上起來,用這種鍋煮,五分鐘就好了。」「趕上班都來不及,還煮稀飯?」我在心裡嘟噥著。婆婆又說話了,「俗話說寵豬抬灶,寵子不孝,寵媳婦吵鬧,我們家…。」我似懂非懂地聽著。後來知道婆婆年幼失學,但是記憶力過人,忠孝節義的故事過耳不忘,俚語式的成語朗朗上口並以教子。

外子與公公個性很像,如果我向婆婆抱怨,婆婆總順著我數落一番,並提供應對方式。多年下來,我猛然發現,「對治」外子的方式,竟然是婆婆教的!

外子深造的那些年,薪資菲薄。我每月給公婆少許零用金。出國時,婆婆遞 給我厚厚一疊鈔票,說,「這些年妳給我的都在這裡,出國要用錢,妳帶著吧!」我一陣錯愕,默默地把錢收下,竟忘了說謝謝。

我曾兼職金瓜石礦工醫院,婆婆來訪,回來卻是大罵外子,「ㄏ一款所在,蓋危險,嘸塞去」,於是我「奉命」結束奔波的日子。婆婆的愛,明確果斷,腦筋簡單清楚,是非分明。常常叮嚀我們不可收受病人紅包,要有同情心。七十八歲之後不拿零用金也不做新衣,囑我好好存錢教育兒女,並常自掏腰包接濟鄰里、捐贈王爺公(東港漁民的信仰)。正是有福之人善退財。

婆婆以八十九高齡辭世,我滿懷感恩,感恩這樣一位海口查某人孕育出優秀的外子,讓我擁有長兄若父長姐若母,沒有婆媳妯娌問題的和樂家庭。老家高掛的「模範母親」大匾,彷彿持續在閃閃發光。(本文作者為牙醫師)(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