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人倒下,舉國震驚。
一個新人接手,大家用懷疑的眼光,密切注視著他。
他可靠嗎?他能幹嗎?他瞭解國民的憂慮和期望嗎?他能夠釐清國家目標,加速前進,並且維持社會和諧於不墜嗎?
誰也不服誰的時代
二月二十二日的記者會之後,李登輝總統大致得到人民的認可,通過了初步的考驗。接二連三的開放訊息,也證明非強人的領導依然有效。人民重拾信心,甚至可以說,比以前更有信心,因為往前去,民意參與政治的程度,顯然是只會增,不會減。大家漸漸感到前途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
我們就這樣度過了領導危機。
強人不再,父權式、家長式的領導不再,這在我國政治上雖然還是新鮮的經驗,反傳統、反權威的社會力量,即是早在這以前便已涓滴匯集,而隨著戒嚴令和其他禁制的解除,爆發成為洪流。
家庭裡,子女與父母辯論;學校裡,學生張貼標語、寫文章、辦刊物,要求自治;公司工廠裡,員工組織工會,罷工、談判,爭取本身權益;街頭上,三天一遊行、五天一示威;議場上,官員戒慎恐懼,長者時遭羞辱。
權威不復,傳統無存,這是一個誰也不服誰的時代。政治學者蔡政文指出,這其實是執政當局「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成果」。
四十年來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就出一個充滿自信而求治心切的中產階級;教育普及、資訊流通,更使得今天國民的眼界與期望迥然不似四十年前。
「少數人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多數人俯首聽命敢怒不敢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細心觀察社會的藝術家何懷碩如是說。
社會曾經在政治壓力下沈默,可是現在,一我們的社會已經從生存的層次提升到生活的層次。」社會學者謝高橋分析:「團體的結構變了,領導的風格也要變。」
今天中華民國的領導人「不再是貫徹一己信念,而要擔任協調者的角色」,蔡政文認為:「不是我們不敢把所有權力付託給他,而是權力事實上已經分散在各個角落了。」
這就是社會多元化的結果。謝高橋同意這時期的領袖難為:「新制度末建立,舊制度難運行,新領導人的任何行動都有人猜疑。」等待新制度自然建立,猶如遠水難救近火,眼前的權宜措施,是靠知識分子推動社會運動來強建制度。這也就是今天社會上各種聲音喧鬧不休的原因。
領導權不能不「下放」
何懷碩認為這些亂象代表著「民族的生機、國家的希望」,他雖然憂慮這股「出閘洪水」如不能得到政治力量的適當導引,會亂流成災;但他更相信由於國民水準不似從前,人民的力量已成為主導力量,會監督政府,迫使政府朝比較公平合理,能夠代表民意的方向發展。
「有這股力量存在,社會領導權不能不「下放」,專斷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他滿懷樂觀。
正如蔡政文所言,民主改革的機器已經開動,今後只有前進,斷無後退之理,只是速度快慢的問題而已。以代打姿態上場的李登輝總統,兩年之後任期即將屆滿,那時國內很可能出現一場空前激烈的競爭。誰最適合繼續領導國家六年?未來的掌舵人應該具備什麼條件?這裡徵詢了各行各業人士的看法:
大眾傳播協會理事長王洪鈞
下屆總統的主要任務在上承傳統、下接草根;進能領導全民光復大陸、退則建設台灣,貫徹民主均富。
因此,他必須:
一、是具有革命精神的三民主義信徒,不使國家失去方向。
二、對民主自由具有堅定信念,服膺民意。
三、具有平民政治家的條件,永遠與民眾在一起。
四、具有高度的道德修養,平衡物質主義的偏向。
李登輝、林洋港都很能符合這樣的條件。
聯合報副刊主編亞弦
新的領導者必須使民主和法治運作合宜。
民主和法治這兩個條件如鳥的雙翼、車的雙輪,真正運作成功的時候,總統的人選就多了起來。因為一切都上了軌道,就不必只在政治圈中想人物,將來也許有文人、藝術家或哲學家等出來當總統。
我覺得李登輝先生如果在這任內,能使雙翼之鳥飛得更高遠、雙輪之車走得更平穩,他就是很好的人選。
希望我們再走一段路,使人選的範圍更擴大,不受原來政治、軍事、經濟條件的影響。
新環境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
我認為新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一、具有恢宏的氣度--把整個的中國、所有的同胞(包括反對他的人)都納入關懷的範圍。
二、謙虛--不一定是那一方面的專家,但一定要能夠虛心接受旁人的意見。
三、堅持理想、遵守原則 能夠清楚確知他要做什麼,然後認真去做。
四、廣泛的人文素養,注重精神層面。
五、不要把自己塑造成全國唯一的強人,而是要訓練別人皆可以接替我。
目前李總統是很好的人選。
建築師李祖原
未來的總統一定要有非常充足的經驗和能力,同時也要有愛心和包容力。因為社會這麼混亂,相當需要一個具有包容力的總統,才能解決所有的衝突和問題。
總統猶如一個舵手,必須要有很高的理想,也不能有私心,必須以整體國家利益為出發點。
我覺得李登輝做得不錯,他很誠懇,敢於面對很「實際」的問題;也有理想,我相信他可以繼續扮演好這個角色。
政大新聞系教授徐佳士
一、品格高尚。
二、有遠見、胸襟寬廣。
三、學養深、能判斷。
眼前的政治人物均無表現領導才能的機會,還需
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決定。
政大法律系教授黃越欽
往前看,中華民國的總統越來越不重要,因為中國政治內閣的色彩越來越濃厚,民意越來越有決定性,由上而下的統治時代慢慢會結束。
未來的元首會呈虛位化。他的特質越少越好,沒有強烈的特徵就是最大的優點。
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
一、對台灣未來面臨的問題有遠見。能掌握重心,並提出方案。
二、有通盤而全面的世界觀。
三、有綜合、統合問題的能力。
就這三點而言,李登輝的條件優於其他人。
音樂工作者李壽全
我認為現在做總統好像越來越難,除了要有智慧和能力之外,還要懂得「表演藝術」。
目前的資訊那麼發達,大家可以在各種媒體上經常看到各國元首露臉,難免也會互相比較。因此,未來的總統具有個人色彩和政治魅力,是相當重要的。
協利公司總經理張樑
一、明確瞭解國內、外的趨勢變化。
二、有專業背景,最好是社會科學或經濟。
三、能博採眾議而果敢地做決策。
四、心胸開闊,常從大處看眼,把握住國家的穩定性。
電影導楊德昌
首要條件是能充分代表民意,其餘視兩年後國人需求而定。
目前支持李登輝。兩年後是否會有比他更適當的人選,不得而知。
彰化縣縣長黃石城
一、具備完整的學識、智慧、經驗、人格和能力。
二、在國際間聲望高。
三、對問題洞察深,大體能掌握國內情況。
四、立場超然,能調和各政治團體的要求。
五、認識人性,沒有野心和私心。
目前看來,李總統符合條件。
豐群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國安
一、能尊重人。
二、沒有私心。
三、有卓越的領導才能。
李總統大致符合以上條件。
東海大學社會系主任高承恕
一、法治色彩重於人治,是一個尊重憲法,不刻意凸出個人魅力的領導者。
二、要有開明、寬闊的胸襟,事情要管得少、管得好;讓民間力量有充分發揮的空間。
三、要有爭百年、爭千秋的眼光,能掌握條件和時機,做長遠的規畫。
李登輝總統表現得不錯,但是他仍待時間考驗!
華視新聞部副理鄭淑敏
目前國家正在推展很多政策,兩年後應該有較落實的圖像呈現出來。基於這樣的假設,我認為新的領導者應該是:
一、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
二、具備國際經驗及常識。
李登輝應該可以競選連任,經過兩年的歷練,他一定成熟了,而且才六十幾歲,正可發揮。
藝術學院教授何懷碩
一個民族如果從根爛起,不是政治、經濟能挽救的。因此未來的總統除了具備政、經方面的領導能力,還應該有文化理想,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思想家。他應該具有胡適和蔡元培的特質;胸懷廣闊,包容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才能讓國家均衡發展。
南方雜誌總主筆江迅
認為內閣制比總統制理想,所以我主張總統應該是一個虛位元首。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在國際上和國內具有較高聲望,是一個精神上的領導者。
從現實環境來看,李登輝總統的條件最好。
作家朱西寧
我是基督徒,每天在禱告中祈求主賜給我們的領導者智慧、才能、胸懷和眼光,這也是我期待領導者應有的條件。
至於我心目中理想的人選,很難講,這是不能事先預期,而是要慢慢印證的。像李登輝總統,以前也並沒有那麼多人看好他的政治才能,而是在就職之後才逐步展露出來的。
我心理上有個矛盾,一方面期待未來的總統在民主制度下經由大多數人合法選舉出來;一方面又盼望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先知先覺。然而多數人共同推選出來的,卻未必是第一流人才。
建築師潘冀
一、有信心、有遠見、敢擔當;且能兼容並蓄。
二、對人、對事沒有太多顧慮,最好能「屬靈」(指虔誠教徒),不患得患失。
三、判斷力和學習力都強,反應快。
四、具有親和力,強於協調;知人善用,沒有私心。
五、在國際形象上有號召力。
老一輩政治人物中,類似李登輝、李國鼎;年輕一輩裡,錢復、宋楚瑜也相當具潛力。
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
目前國家正處於變局中,未來的總統人選必須具備:
一、更堅定的毅力與決心,才能穩固民心。
二、心胸豁達,廣納各方人才和意見,為國家獻策。
三、有國際觀,能夠充分掌握國際事務。
此外,我覺得要打破我們在國際上的困局,重視體育發展是一條最直接有效的途徑。聽說李登輝總統很喜歡打高爾夫球,這表示他也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以他的條件來看,我相信他應該是很合適的人選。
文建會研究委員馬以工
我覺得新總統應該有的條件是:
一、力行民主憲政的決心--本身的形象是很開放的。
二、領導統御的能力--包括知人、用人各方面。
三、改革傳統的決心。
我認為李登輝是相當理想的人選,即使進行全民選舉,他也不見得沒有勝算。
另外,總統是一種象徵性的精神領袖,新的領導者如果在能力之外,再帶一點英雄色彩,對民心的團結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