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葡萄王以菇類技術稱王

魏棻卿
user

魏棻卿

2002-08-01

瀏覽數 33,550+

葡萄王以菇類技術稱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8月號雜誌 第194期遠見雜誌

當傳統養生遇上了生物技術,便撞擊出「物美價廉」的保健產品。葡萄王生技公司(原為葡萄王公司)結合生物技術製程,在1997年推出「葡萄王靈芝王每顆10元以下」的訴求,立即撼動了傳銷公司每顆要價33~35元的價格。雖為後起之秀,當時卻「一舉搶占了60%以上的市占率,」葡萄王生技公司董事長曾水照說。

儘管菇類產品在去年為葡萄王帶來新台幣2億元左右的營收,但投資大陸的失策,讓葡萄王這幾年的稅後純益數字失色。

根據葡萄王2001年的年報資料顯示,葡萄王1998~2001年,營業收入皆呈現微幅成長,但是1998~2000年的稅後純益卻為虧損,直到2001年,稅後純益才「反負為正」,為939萬元;2001年營業收入則為9億9915萬元。

「大陸的投資是錯誤的決策,」曾水照坦承,當初沒有限制大陸公司專業經理人的建廠費用(葡萄王原撥出1000萬美元的投資金額,但專業經理人光建廠就花了1300萬美元),是最大的失策。再加上1999年面臨對手廠商的「蠻牛」(機能性飲料)搶占了葡萄王「康貝特」一半的市占率(原市占率為70~75%),曾水照更決心將發展重心轉至高門檻的生物科技技術。

掌握技術提升競爭優勢

葡萄王成立至今三十三年,早在十三年前便設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並延攬來自食品工業研究所,致力菌種研究的陳勁初,擔任葡萄王的生物中心主任。

在行政院工研院食品工業研究所待了三年、葡萄王待了十一年的陳勁初,對菌種研究情有獨鍾。他表示,早在就讀國中時,就對生物科目特別有興趣,但因聯考分數剛好落在食品科系,所以就一路從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念到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但食品科系中,和生命比較有關的就是工業微生物類(發酵)的相關課程,」因此陳勁初便特別致力菌種發酵技術鑽研。畢業後在食品工業研究所待了三年,經由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指導教授的引薦,進入葡萄王公司。

在陳勁初主導下,葡萄王生物中心建立完整的菌種發酵技術,並最先以生物技術製程來發酵靈芝菌絲體,不僅降低成本,也大幅提升多醣體(靈芝主要有效成分)的單位含量。

減少生成時間和人力支出,讓葡萄王極具價格競爭優勢。陳勁初指出,如果將靈芝種在木頭,需要兩百天的時間才能採收;種在太空包(將木屑集結在塑膠包,再將靈芝種在裡面)需要一百二十天;但利用生物科技技術,則只需五天。加上葡萄王獨有的五十噸發酵槽,「更強化我們的量產能力,」陳勁初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藉由生物技術之便,葡萄王可專門發酵多醣體含量最多的靈芝菌絲體。因此葡萄王要求靈芝王產品的多醣體含量需占總含量的10%以上才能出貨。而這個數字「遠高於一般市面上1.8%、2.8%的多醣體含量,」陳勁初說。

積極進行第四種中間體研發

葡萄王靈芝王已經外銷到大陸和日本。其中日本的代理公司「健康源株式會社」,本來是某知名傳銷公司靈芝產品的代理商,後來基於產品的品質和價格考量,便轉而和葡萄王合作。

「現在(發酵)各種菇類,對我們而言都是換湯不換藥,」陳勁初自信地表示。

葡萄王長期以來累積菌種發酵技術,不僅有助菇類產品開發,更可延伸到當前的盤尼西林類抗生素「第四種中間體」研發。

繼靈芝之後,姬松茸和樟芝成了葡萄王當前推廣的重點。姬松茸源自於巴西,後經由移民至當地的日本人帶回日本培植,功能訴求是養生抗癌;樟芝則是台灣獨有的產物。根據葡萄王目前掌握樟芝的有效成分發現,樟芝蘊含豐富成分,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複製和直接殺死癌細胞。

在這同時,葡萄王也積極進行第四種中間體的研發。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種中間體,而任一中間體都可延伸發展出數千種抗生素,但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所以要不斷找出新的抗生素。陳勁初表示,葡萄王現在已經克服最困難的菌類配種,「現在要做的就是純化和鑑定的工作。」

第四中間體研發一旦成功,不僅是台灣生技界的里程碑,「更將是世界性的成長,」曾水照要帶領葡萄王跨越這一大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