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中國統一尋找起點

于宗先‧侯家駒‧高希均
user

于宗先‧侯家駒‧高希均

1988-03-15

瀏覽數 13,950+

為中國統一尋找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4月號雜誌 第022期遠見雜誌

經國先生對國家一項深遠的貢獻,因其逝世而更獲肯定:那就是民主政治制度已經在運作,人民成熟的政治理念已經在發揮。

運作中的民主政治與人民的成熟理念,正是台灣肆應變局中的最珍貴資產。它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自信,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責任。自信使我們敢做新的嘗試,責任逼我們必須做新的突破。

在我們國家今天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中,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最為重要,也最難落實。「中國」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中國。一方面,沒有民主、自由、法治、進步的台灣,就不會有民主、自由、法治、進步的中國;另一方面,沒有統一的中國,就會有台灣分裂的危機。

多談「問題」與「經驗」

中國統一是中國人共同的願望,但「如何」統一變成了解不開的結。北平提議「一國兩制」,台北當然反對;台北提議放棄「四個堅持」、回歸三民主義,北平也當然反對。但是,對全體中國人來說,比較了三十多年海峽兩岸發展的成果,證明三民主義之下的中國,確確實實優於共產主義之下的中國。

要解開這個中國結,雙方必須少談政治面的「主義」與「堅持」,多談非政治面的「問題」與「經驗」。

做為關心中國前途的知識分子,我們願意響應俞院長倡導的「把民意轉化為推動政府施政的動力」,提出學術與經濟層面的建議,以和平與互尊的方式移植「台灣經驗」,來協助大陸同胞解決他們的問題。

學術與文化交流

我們在下面所提出的建議,包括學術交流與文化交流、貿易交流與台灣經驗移植。這些建議的前提是:我們在台灣已有信心來做新的嘗試,也有責任來做新的突破。時機稍縱即逝,不容我們再等待;而決策的延誤就如同決策的錯誤一樣地可怕。

我們對落實大陸政策的基本看法是:把已經半公開在做的,要公開化;已經間接在做的,要直接化;尚未做而應當做的,要行動化。

在學術與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建議:

(1)在國外訪問的大陸學人與留學的大陸學生可以短期來台訪問:在國外留學的台灣留學生也可以短期去大陸訪問。

(2)大陸的學者可以來台北參加學術會議:台灣的學者也可以去大陸參加學術會議。

(3)學術性的資料(如論文、期刊、專門書籍)經政府核定後,雙方可直接交換。

(4)目前去大陸探親的規定應放寬為觀光。除軍警憲本人以外,他們的眷屬和其他性質的公務員(如大學教授),均可去大陸探親或觀光;同時也應准許大陸同胞來台探親及觀光。執政黨已於日前公布其黨工人員大陸探親辦法,也正走向更開放的方向。

(5)雙方應即展開體育(各種競賽)、文化(如畫展、音樂會)等交流。

(6)雙方的學術機構(如研究所)也可交換短期的訪問學者,甚至建立大學部的交換學生,如台大與北大每年交換若干名學生。

上述各種建議,我們政府均可以漸進方式,訂定每年或每次入境人數及留台時間。

貿易交流

台灣經濟是以貿易為導向,但是,近年來,我們的對外貿易正面臨日益升高的貿易磨擦,其中尤以出口集中於美國市場而遭到空前的壓力。正確的因應之道,不外乎分散外銷市場與提高國內需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大陸亦是中國的一部份,所以,為提高國內需求,絕對不應棄十億多人口的大陸市場於不顧。尤其不應該將此廣大的國內市場拱手讓與國際競爭對手。

推動經濟國際化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的業者,能以整個世界為採購、投資與行銷的對象,以降低生產成本,賺取最佳利潤。現在,我們到處尋覓原料,卻不得採購品質佳、價格廉、運程近的若干大陸特產;我們正發展對外投資,即不能到語言、文化完全相同但工資遠為低廉的大陸地區設廠。

顯然可見,我們還未達成經濟「國內化」,就侈言經濟國際化。豈不有些像似國父所說故事中的苦力,未領到獎金以前,就丟掉藏有獎券的扁擔?

數月以前,先是蛋農因雞蛋生產過剩,「處決」了百萬隻母雞;後是果農因果價大跌而自力救濟。假若兩岸相互貿易,過剩的雞蛋與亞熱帶特色的水果,正可彌補大陸市場之不足。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因此,推動兩岸經貿關係,不僅實現經濟登陸以提高大陸同胞生活水準,進而改變其思想意識及制度,而且可從多方面解決我們本身的經濟問題。但在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以前,直接貿易尚不適宜,現階段仍以轉口貿易為限,但須大幅放寬。

首先是對於轉口貿易來台的物品,不必再挑剔其原產地證明書。也就是明知其為大陸物品,亦不予追究。

其次,鼓勵業者在香港等地設立公司,直接經營轉口貿易。

第三,經濟部對於處理貿易的三原則之一--「廠商不得與中共機構或人員接觸」--應予取消,因為開放大陸探親後,此一原則事實上已不發生拘束力。

第四,對於有關法律應予修正,譬如「懲治叛亂條例」第四條第四項,「為叛徒購辦運輸或製造軍械彈藥,或其他供使用物資」,就至少要刪除「或其他供使用物資」等字,以免業者觸法。

最後,台灣區各貿易公會,或可對大陸之出口與進口,設定上限,不容業者踰越,以免百吉發機車事件重演。

在此同時,政府應該容許我們的工商團體與大陸上個體經濟單位組織接觸,雙方以民間身分來往,彼此交換工商資料,以作下一階段行動之準備。然後,代表雙方業者訂立各種有關協議,以保障經貿過程中的業者權益,並且彼此成立辦事處,協助雙方直接貿易與投資事宜。

假若這一點還做不到,有關當局就應及早設立自由貿易特區(包括港口與機場),在此特區內和大陸進行直接貿易,再徐思擴大兩岸經貿關係之良策。

五十億美元移植「台灣經驗」

為了消除大陸同胞被灌輸的共產主義,使其於潛移默化之中接受民主、自由、和平的理念,我們應以各種方式移植「台灣經驗」與大陸同胞分享。

具體而易產生實效的辦法是經由預算程序,政府提供五十億美元外匯存底,做為「台灣經驗」之移植,以其孳息在大陸上推展各種活動。如年息八厘,一年有四億美金,相當於一年一百餘億新台幣,透過另外設立之民間財團法人予以統籌運用。

「台灣經驗」在大陸之移植可以包括:

(1)設立學術講座:即在大陸重要大學設立孫中山文化講座、蔣中正歷史講座、蔣經國經濟講座、三民主義講座等,由中外有學術地位之學者擔任。

(2)在大陸設立台灣經濟研究獎金:獎助大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以撰寫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論文為對象,使大陸知識分子有更多的機會瞭解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原因。

(3)設立海峽兩岸學術交流補助金:資助台灣的學者去大陸,及大陸的學者來台灣從事各種學術研究。

(4)資助台灣與大陸學術機構合辦的學術性研討會。

(5)設立大陸留學生(在美加等地)暑期補助金:補助他們暑期從事研究或寫作,不需以打工等方式賺錢而浪費時間。

(6)將中國人權協會工作擴展到大陸:在大陸主要城市設立分會,爭取應有的人權。

(7)設立中小企業經營諮詢會:利用資深及剛退休之專家充任,移植台灣經驗。

(8)提供農業技術援助:協助大陸廣大農村改善其農業生活、運銷等。

以上每一項目的推展,都可由民間負責,透過新設立的機構就每一項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執行工作。每進行一年,就需要檢討一次,以俾改進工作。推行每一項工作所需經費,由基金的孳息支付。

主動操之在我

未來的中國,必然是要在自由、民主、富裕的基礎上和平統一。要想達成此目的,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思想意識必須認同而非疏離,生活水準趨近而非過度懸殊。

中共經濟體制改革,在意識上已漸認同以民生為基礎的三民主義,經由上述各種交流的展開,我們相信更容易為和平的中國統一奠基。

上述各種建議,建築在「政經分離」、「政學(術)分離」以及「官(方)民(間)分離」的認知上,而且主動操之在我。進行順利,可以擴大;不順利,可以再修改調整。

這些建議對在台灣的國人而言,是反映我們的自信,以及由自信而衍生大陸政策的突破;對在大陸的同胞而言,是反映我們對他們實質的關懷,由關懷而把「台灣經濟」移植在大陸;對國際上而言,中華民國終於跳越了自設的藩籬,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做法,為自由與民主的中國統一尋找起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