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讀者回響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8-02-15

瀏覽數 9,550+

讀者回響
 

本文出自 1988 / 3月號雜誌 第021期遠見雜誌

建議「遠見主題」集結出書

我是「天下」的長期訂戶,因此對於「遠見」有一份「愛屋及烏」的心理,因為我不是每期閱讀,買過期的合訂本又覺得花費過多,因此我建議可否比照「天下」創刊前一兩年的方式,把封面專題集成書出版。

另外,本人比較偏好「關懷大陸」的報導,建議不妨也可結集出書,以彌補未能夠逐期閱讀的遺珠之憾。不知貴刊可否考慮一下此意見的可行性。

台中 楊育燊

對調查的三點看法

關於本期(二月號)「讀者迴響」,對於台北賈世明先生之觀點,我個人倒激起幾點想法:

1.我不認為大學生因為他們有功課、活動多,就比較沒有時間注意某方面的問題。我也相信社會大眾雖無功課、活動,卻也要面對繁忙的工作,也會有很多人沒意見。

2.另外一方面,我很同意賈先生之看法--建議以後多用讀者做為調查對象--畢竟,遠見讀者中關懷社會的比率高、表達欲望也較高。

3.如果是要作全國民意調查,或是代表全國的統計數字,請不要單獨只對大學生做問卷調查。不適當的抽樣樣本很容易誤導統計本身之客觀性。

全年唯一超值優惠!兩年訂閱送一年,最低25折起,錯過要再等明年!

台北 卓 根

期待公正的新聞報導

西方近代報業發韌二百多年來,在報導新聞時有幾個共同遵守的原則,如正確、公平(fair play)。所謂的公平,就是媒體在報導一件引起爭議的事項時,一定報導正反兩面的意見。如警方指控某人酒後駕車,記者報導這則新聞時,一定要寫出警方和當事人的說辭。

十五年前,越戰升高,美軍湧入中南半島;美國國內爆發反越戰、種族衝突、嬉痞出世思想等運動時,美國新聞界為求深入瞭解這些社會問題,莫不長篇累牘的報導,所謂的「新新聞學」(new journalism)因此應運而生。

主張這種作法的新聞界人士,認為傳統的純淨新聞、特寫,不足以滿足讀者知的權利;力主摒棄以第三人稱的報導方法,改採記者親臨其境、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出記者的認知、感受與判斷。

這一類報導有其先天上的缺陷,如短期的觀察難以瞭解真正的病症;身歷其境反而見樹不見林;等而下之者,為了一夜成名,不惜誇大聳動,甚至捏造事實。

種種發展,使曾經冒進的美國新聞工作者,今天已棄絕了所謂的「新新聞報導」方式。不過這種嘗試錯誤,雖經後來的亡羊補牢,仍使美國付出了極高的「社會成本」。

政治學上有一句話;絕對的權力象徵絕對的腐敗。這句話一樣可以用於新聞學上,希望今天掌握「筆槍與紙彈」的新聞工作人,揮舞「第四權」、高喊「自由主義」、「社會正義」時,注意公正,千萬不可自以為是。

台北 韓應寧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