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育嬰政策之更正及補充
貴刊4月號李誠先生所撰「提昇婦女就業機會——瑞典可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因本人目前定居於瑞典,且正在享用其育嬰政策之福利,所以對李先生所提之育嬰政策之內容提出更正。
自2002年元月起,瑞典的育嬰假期已由原先的十五個月延長為十八個月,因為照顧幼兒是父母雙方的責任,所以這十八個月育嬰假是由父母雙方共同享有,並非只有母方,而父親則是強制性,至少須提領其中之兩個月在家照顧幼兒,而其帶薪育嬰假並非全薪,而是其薪水的80%,且年薪不能超出290,000瑞典克朗,如果超出此最高限額,多出的部分則不予任何給付。
至於政府給每名小孩之補助金為每月950瑞典克朗,則年金為11,400瑞典克朗,相當於1100美元,與李先生所提之6000美元相差甚遠。
而其育嬰政策之目的,並非為提升婦女就業機會,而是鼓勵更多的婦女願意在家照顧幼兒,所以如果母親在家享用育嬰假照顧新生幼兒,通常地方政府會拒絕其年齡較大之子女前往托兒所,希望母親在家照顧新生幼兒時可以一併照顧。
而托兒所之收費標準由父母親的收入所決定,而不是單一收費標準,所以父母賺的越多,小孩的扥兒費用則相對越高。
瑞典 梁慧馨
另一類接觸
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先生娓娓道來閱讀《愛因斯坦傳》的愉悅,相信多數科學領域中人一定有深刻的共鳴,我的第一類接觸雖然是《居禮夫人傳》,不過,那份相同的雀喜,都證明他們確實是值得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去認識的人。
而張校長更有心得地提出如何近距離閱讀第一流大腦,並分享觀察第一流人物風範的所見所聞,令我羨慕極了。
在這纖纖世界中,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的幸運,能與第一流人物相逢,於是,我們透過閱讀以吸取精髓,希望能在隻字片語中找到珠璣;而且,即使與第一流人物相逢,也未必真能留住他們迷人的風采、卓越的思想以及與眾不同的行事風格,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才不致發生令人懊惱的遺憾。
今年5月,我在同學的轉寄文件中看到一段話,深深動容,現今的學界還有這樣的價值分享,哪裡不是第一流人物呢?
我們雖然無法認識這位可敬的先生,但是,我打從心底對他的敬佩必須要讓所有人知道,也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同聲相應,先生如是說:「不要懼怕那些『樣子』(俗世裡有金錢、名望、地位、權力等等各式的樣子)看起來比你大的;倒要尊敬那些在思想上比你豐富的。」
如果這個社會多一點這樣受人尊敬的人,大千世界絕對可愛得多。
台北市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