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哪裡來,留路給風吹進來」
為了爭一口新鮮的空氣,擁有全臺最多電動公車、最早發展工地綠圍籬、更別出心裁促動機關與學校配合栽種吸附PM2.5(細懸浮微粒)的植物、為環境引風增綠預留「風的廊道」的城市,都是從臺中市開始。
先公後私、先大後小 藍天綠牆排除空污
盧秀燕市長上任以來,展現蹲下身聽取各方意見,伸出手解決疑難雜症的施政特質。空污議題是市長盧秀燕深耕臺中、履行競選承諾的最大要項,上任以來耳提面命希望環保局團隊付出高度心力,在「先公後私、先大後小」兩大原則下全面推動空污防制。
環保局代理局長陳宏益表示,空污成因、來源都複雜,為了讓市民抬頭看得到藍天,環保局一直在做很多也許市民看不到但會逐漸感受得到的事。以臺中火力發電廠為例,市府除了落實生煤自治條例,強力要求中火加速燃氣機組興建、老舊燃煤機組除役、能源轉型,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臺中乃至整個中臺灣的空氣品質。
又如臺中的工地綠圍籬,勤美誠品綠園道推出得最早也最知名。市長盧秀燕推動各項綠化政策,如推動住宅綠化跟新建大樓垂直綠牆,維護市民健康,環保局不僅加強查緝不法,還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推動空地綠美化,推廣企業工廠植樹,透過推行「植栽綠化、淨化空氣」,全體市民共同從日常生活中減少污染,提升都市整體綠色覆蓋面積,改善空氣品質,緩解都市的熱輻射現象。
陳宏益也熱心分享貼心資訊:「大家可以在房子周邊栽種的有益植物,包含四季皆宜的龍吐珠、使君子、武竹、馬櫻丹、炮杖花、珊瑚藤、吊蘭、金銀花等,方法簡單但淨化空氣品質有成效。」
攜手企業、學校與市民 共同投入低碳新生活運動
從政府機關做起,力行低碳新生活運動,陳宏益很欣慰,臺中市29區區公所已全數參與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另有377處里辦公處響應,佔全市里辦公處半數以上,北區、西區公所更率先中部相繼取得「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進一步挑戰金級認證評等。
還有學校的「低碳無煙校園計畫」,運用空污基金補助學校廚房,將柴油鍋爐汰換為燃氣鍋爐,臺中市共計11校使用17座柴油鍋爐,經兩年輔導改善後,僅剩使用柴油鍋爐的大智、車籠埔、光復3所國小也終於在今年9月達陣,校園廚房全數全面更新使用燃氣鍋爐。
推動7大廠17座燃煤鍋爐改燃氣或再生物質,力拚燃煤鍋爐111年全面退場,硬性的法條依據與科技檢測、軟性勸說與補助,雙管齊下,目前,7大廠中有5家已改善,其他待中油鋪設的天然氣管線到位即可解決問題。
解決空氣污染,大中小一起來,為加強中小型工廠鍋爐汰換,盧秀燕市長上任後,調高業者汰換老舊燃油鍋爐、改用天然氣的補助上限,截至9月已有220家業者配合意願大為提高,申請補助,其中191家完成改善,估算可削減PM2.5 43.11公噸、粒狀污染物76.96公噸、硫氧化物763.30公噸、氮氧化物401.45公噸,很有成效。
雙十公車 臺中捷運開通 啟動臺中新紀元
創造友善環境,臺中市效法日本東京預留「風的廊道」,為熱島效應下的都市降溫。盧秀燕市長比喻:「城市需要吃退燒藥,應該讓路給風走,所以在都市規劃藍圖上預留風的廊道,不然就來不及。」因此推出「引風增綠」留住大好藍天,檢討河岸兩側風廊的建築管制,確保市區水域上的風廊暢通,成為招風引綠的廊道。
陳宏益說,風是高樓林立城市的天然降溫劑,相關科學研究出當風速每秒增加0.5公尺,夜間溫度即可下降1℃,尖峰時間用電量也隨著減少,空氣品質自然變好,因此,環保局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加強稽查固定、移動及逸散污染源,勤於監控與蒐證,減碳降溫。
為降低車輛造成的揚塵逸散及尾氣排放,臺中市也持續推廣綠色大眾運輸。「雙十公車」搭乘10公里免費,而超過10公里只花10元。臺中電動公車幾近200輛,是全國數量最多的城市,爬坡力強可行駛上大肚山,同時也鼓勵民眾儘早汰除老舊機車,統計109年至7月底,臺中市電動機車成長數量8,423輛為全國第二,成長率16.2%躍上六都第一,推廣低污染車輛策略成效斐然。
臺中市民期待好久的捷運綠線於11月16日起試營運,臺中市晉級為全國第三個擁有捷運的城市,陳宏益表示可以預見臺中市民將感受清淨的低碳生活。
低碳不是政策選項,而是人類共同的必然依歸
陳宏益表示,我們的生活日常很多可以是低碳行為,包括民眾改採環保祭祀,推廣減量燒香、紙錢集中燒,臺中市甚至提供紙錢載運預約服務,鼓勵市民「以功代金」、「以米代金」取代燒紙錢。此外,環保局更特別邀請現代化的年輕道士,請他們來體驗焚化爐淨爐與紙錢進爐過程,由年輕一輩的道士接受然後推廣更有說服力,事半功倍,也兼顧民間習俗與環境保護。
市場、商圈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汽、機車駛入人潮聚集的市場,易因行駛速度緩慢,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既危害人體健康,也影響食品衛生,環保局推動樂活徒步試辦運行,有效減少汽機車廢氣污染,迄今已在華美市集、金谷市集與第五市場完成3處樂活徒步區,市民支持率高達9成以上,10月緊接著在豐原第一市場試辦,未來還將增加更多樂活徒步區,締造「行人安全」、「商家賺錢」、「環境品質向前」三贏。
如今臺中市空氣品質更加接近國家環保署所訂標準,連中央都好奇臺中市怎麼辦到的?登上大樓,竟可以看見玉山山峰,陳宏益分享個人的最佳觀賞指標據點:「站在南屯區益豐路四段、永春東路口觀看玉山,格外清楚超級美,這在過往20年是沒辦法想像的。」
「一個國際化的永續城市該具備怎樣的格局?」臺中是中臺灣最大的城市,也是關鍵的交通樞紐,安居在臺中的人口一路增長到282萬,盧秀燕市長強調:「該有的建設一定要做。」水湳會展中心、臺中綠美圖書館已陸續動工,市長盧秀燕接下來還將挑戰規劃近20年、懸著無法定案的「巨蛋」體育館,是環保,更是符合永續城市的概念。
守護中臺灣的肺,臺中市有擔當,不斷精進與擴大防制空污策略,直到完全翻轉既定印象,讓這裡不單單是臺中人的家,更要全國民眾認識這「低碳陽光好空氣」的幸福城市。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