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巨大市場不心動也難!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2-06-01

瀏覽數 14,600+

中國巨大市場不心動也難!
 

本文出自 2002 / 6月號雜誌 第192期遠見雜誌

Q:你對半導體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前景看法如何?

A:中國大陸在三個地方都很強:一個是PC(個人電腦),在中國有3%~4%的人均擁有率,美國現在是50%,如果中國大陸也達到50%,那個市場就不得了的大,PC在中國每年約40%的增長率;第二個是手機,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但只有9%的人均擁有率,韓國大概是60%,中國9%已經是全世界最大了。

如果大陸變成20%,翻一番,手機數目再增加一億支,這種數目是沒有一個廠商不心動的。全美國的人口也不過兩億多一點,所以美國手機市場是不太可能超過大陸的。還有一個是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數位電視、數位影音光碟機、影音光碟機、數位相機、數位錄音機等,這種大陸的市場都在蓬勃發展,大陸半導體的使用量很大。

以前別人和我說大陸一年的半導體使用量是120億美元,我說這怎麼可能?等到我那天和深圳兩家談一下,一家C公司,一家H公司,他們告訴我去年一年就採購了5億美元的半導體,一家5億,兩家就是10億美元。中國這種廠商就有二、三十個。

Q:你比較中關村和張江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A:中關村還是會起來,因為北京有最多的人才,也有最好的人才,北京到現在沒有起來的原因,是它上游IC(積體電路)設計的業者很多,但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晶圓代工廠在那裡。

Q:你們會在北京建另外一個廠?

A:有這個可能性!

Q:你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預估如何?

A:從2000~2001年,全球負成長約33%,是我知道最嚴重的一次,2001~2002年會回升3%,現在已經開始回升。

從2000~2001年,全世界關了三十五個廠。雖然現在回升了3%,但是大部分都是在高階製程技術,高階成長得快,低階成長得慢,所以0.5、0.6、0.35(指微米製程的技術,數字越低表示技術含量越高)的不行,0.25的勉強可以,0.18、0.15和0.13的就非常吃香,外地公司一直以為我們在做0.25、0.35,其實我們一開始向技術伙伴移轉技術,就是做0.18產品,預估2003年會成長26%,相當快。

歡迎台灣同行來大陸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Q:台灣當局已經開放8吋晶圓廠可以到內地設廠,這對兩岸未來IC產業的競爭,會有什麼衝擊?

A:我覺得應該開放,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台灣不進來,其他國家也會進來,等到其他國家都來占這個市場,台灣再來就太遲了。台灣的廠過來後,會有競爭,但我們可以很友善地競爭,主要是市場足夠大,沒有一家能夠壟斷。大陸市場一年需要的IC是120到180億美元,就算台灣的其他同行們都到大陸來,初期各建一個廠,加上中芯三個廠全速生產,一個月的產能可能也只有全中國需求量的15%,所以我們一直歡迎台灣的同行來。不久前,我從韓國回來,韓國人很著急,因為他們自尊心很強,很擔心半導體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因為韓國最大的三家公司:三星、現代、金星,金星兩年前併到現代,現在韓國半導體廠商正在想要不要到中國設廠。

我們回頭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七○年代美國最強,八○年代是日本,九○年代就是韓國和台灣,但是我們幾個國家起來後,美國不但沒有垮台,反而因轉做高階技術研發,更有市場影響力,例如英特爾做微處理器,德儀走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數位訊號處理器),都成功了。這點美國人很聰明,他只做design(設計),加工和生產的部分,美國公司就請專長的晶圓代工廠來代工。這次我到韓國去,大家就提出一個口號:裝配和製造要放給中國做,他們做電信、設計。台灣為什麼現在不做球鞋和自行車,因為比不過大陸。

Q:中芯最大的競爭優勢為何?

A:對國際市場而言,我們和其他世界大廠的競爭力是差不多,但因為中國市場很大,而我們就靠近這個市場,占了很大的優勢。現在許多大客戶都主動來找我們,因為我們這邊成本怎麼算都比台灣便宜最少5%,加上市場就在這裡,而我們又享受很好的關稅,比如你從台灣過來的增值稅要17%,我們這裡是6%,積體電路行業又特別優惠4.5%到3%,光這個就差到14%,我們競爭力就明顯強很多。基本上,台灣普遍還存有一種想法,認為大陸只能做低檔的,高檔的做不來,這其實是一個迷思。基本上,大陸的人才不比台灣差,但人數是台灣的幾十倍。

以身作則,賞罰分明

Q:能否談談你的用人之道,如何帶領一群非常優秀的科技人才?

A:帶一個團隊不容易,好手是每個都要拔尖,但是要分工和合作。大家既是每個領域中最好的人才,要彼此熟悉、彼此欣賞、彼此幫助,這個團隊才會強。我常在開檢討會的時候提醒大家,不要把指頭指向別人,要先看自己有沒有問題。

有人說打天下容易,分天下難,其實在半導體行業是創業難,享受成果的時候比較容易。但一定要公平,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最好是當老闆的自己少拿,以身作則。中國人講「華廈千棟,夜眠八尺」「積糧千石,日食一斗」,這麼多東西,你拿太多也沒用,這是中國人的哲學。回到聖經上的原則,就是你要做個忠心的僕人或管家,經手很多的錢,但這個錢都是老闆(上帝)的,不要據為己有,就是「大掌櫃的心理」,覺得這麼多錢要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耶穌說給你們這麼多恩典,不要你們的回報,只要你們照顧你們兄弟中最小的、最弱勢的那個,就是做在耶穌身上。這是很好的教導,這樣就沒有什麼爭執。還有就是賞罰要分明,有時候也要「揮淚斬馬謖」。實在不好的員工,幾次規勸後還不行就換掉,這樣好人就會受鼓勵,壞人就會提高警惕,我們最近就開除了兩名不誠實、做事不認真,又不聽規勸的員工。基本上,用中國人傳統的哲學和聖經上的道理帶團隊,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愛台灣又愛中國

Q:與你熟識的人都說你有大中國情結,面對日前台灣有輿論批評你不該赴大陸設廠,挖走同業的人才,你如何看待此事?

A:我很愛台灣,但愛的方式不一定是一種意識形態式的,更應該是客觀和實質的,我覺得要幫台灣長遠之計想,長遠看什麼是對台灣最好的。我們都知道台灣很美麗,但資源有限,地方小。當人越來越多的時候,資源越來越有限的時候,我們就要做個取捨,是發展工業還是注意環保。台灣就是這麼小,要給它找個出路,有一些人認為台灣獨立就是一個出路,我覺得台灣最好的出路是和中國大陸雙贏互惠。有些人覺得愛台灣就不能愛中國,這種觀念很狹窄,我們覺得從台灣人的立場來看,其實我們是多重身分,我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看,對中國好,也就是對台灣好。有人說愛台灣就不能愛中國,愛中國就不能愛台灣,沒有這個道理。比如一個母親有三個小孩,愛這個孩子,就不能愛那個孩子嗎?其實對每個孩子都是全心全意地愛,不衝突。物理上也是,在一個房間放了半公升氧和半公升的氮,結果是兩者都充滿這個房間,不是排他的,是共存的。我們覺得愛中國和愛台灣完全不衝突,完全一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