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世華銀行以時間換取空間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2-06-01

瀏覽數 20,350+

世華銀行以時間換取空間
 

本文出自 2002 / 6月號雜誌 第192期遠見雜誌

5月7日,國內資本額最大的金控公司出現了。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宣布合組金控公司,這個曾是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心目中最佳的「夢幻組合」,惟獨少了世華銀行。世華銀行閃過了這次的金控,卻還未從金控的排列組合中脫身,夾在國泰和富邦兩大金控公司之間,世華銀行無力決定自己的前途。

至5月初,富邦加國泰集團的持股已占世華股權的25%,加上官股的26%,共超過五成,官股不表態,就算富邦稍微領先,雙方僅以五個百分點不到的差距,花落誰家還是難以確定。

在3月10日的董事會中,世華提出「未來發展策略評估報告」,決定在兩大金控公司都未確定取得股權優勢之前,世華銀行將以五年計畫先朝綜合銀行的方向自行前進。

雖然身為評估小組召集人的世華副總經理蔡清雲表示,國泰和富邦的董事們當場都沒有表示反對的意見。但是從後來兩家金控不斷從市場加碼買進股票的現象,顯見這場股權爭奪戰仍然煙硝四起,戰火未歇。

霖園、富邦股權相爭

富邦和國泰金控的股權競賽,已經交手過好幾回合。早在金控籌組之前,國泰人壽就以長期投資的眼光,固定持有世華銀行約3%的股權。後來在金控的藍圖中,霖園集團最先考慮納入的是玉山銀行,持股一路加碼到15%,可惜玉山堅持要自組金控,霖園決定放手。

而另一方面,富邦集團已經鎖定世華銀行,趁著世華股價跌到19元以下時,持續大量買進,成為單一最大的股東。因此在去年5月世華董監事改選時,富邦以8%的股權拿下了三席董事的席位,這強烈的企圖心卻引起了市場及霖園集團的注意。

儘管霖園集團的股權不如富邦高,但因為長期往來的關係,經由私下的溝通,去年10月世華在董事會上提出和國泰人壽籌組金控的議題,當場遭到富邦集團的反彈。強渡關山未果,此後兩大集團展開更激烈的籌碼戰。

3月28日是合作金庫標售七萬兩千九百三十三張世華銀行股票的最後一天,富邦集團以22.7元的價格全數收購,持股增加到10.93%,高於霖園集團的9.62%。合庫一役讓一直膠著的戰況,因此得以稍微拉開距離。

儘管股權爭奪戰不是新鮮事,開發金控之前公開收購大華證券也曾轟動一時,但出現在兩大蔡氏兄弟家族之間,難免帶給外界商業以外的聯想和比較。富邦金控一位不願具名的主管就半開玩笑地說,「財大氣粗的沒有包袱,克勤克儉的容易有包袱。」

合庫的標售案,霖園集團並沒有出手,對於富邦集團最後全數標得,嬴了合庫一役,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只說,我們有些訝異,但「未來還有機會」。

其實在合庫公開標售之前,國壽曾以盤後交易的方式,自台中商銀、第一銀行手中拿下世華的股份,因此官股傾向那一方一直是市場猜測的焦點。不過在其他官股還未釋出前,雙方也沒閒著,繼續不斷從市場上收購籌碼。

即使在3月29日世華股東會最後過戶日之後,兩大集團還是自市場不斷買進。據市場了解,至5月初,富邦集團加計關係企業等的持股,已逼近15%,富邦和世華對此都未否認。而5月7日國泰金控也公開表示,國泰金控對世華的持股已增加到10%,這還未計入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個人投資安德開發公司和霖園集團關係企業的持股。雙方誰也不示弱。

世華生產力高,適合金控布局

世華為何是兩家金控必爭之地?主要是這兩家同以保險為主體的金控公司都需要大幅增加銀行的分行數目。銀行的銷售管道被公認是金控跨業銷售最佳的據點。國泰金控現有四百六十個據點中,只有六十六個點適合交叉行銷,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李長庚說,目標是達到一百個。而富邦金控也認為,在平衡化發展銀行、證券和產壽險業務的目標下,現行相對較弱的銀行部分,必須再增加據點。

但是銀行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都比保險公司差一截,金控公司要在合併銀行後,還能對股東有所交代,那就得選擇合併後效益可以擴大的銀行。

在證券收付業務上占有領先地位的世華銀行,整體的表現在銀行界中向來頗獲好評。董事長汪國華說,世華十五年來的獲利情形都領先同業,股東權益報酬率也比同業高,每位員工的生產力一年平均是新台幣270到300萬元,遠超過同業的150萬元左右,「做兩人的事,領一人半的薪水」。

對國泰金控來說,世華銀行長期以來就是國泰人壽保費代收和票據處理的資金調度管道,全盛時期世華有二十多人專門在處理國壽的業務。即使霖園集團買下了匯通銀行之後,國壽和世華的業務往來仍然密切。李長庚說,國壽每年超過3300億元的cash flow(現金流量),倒進匯通的小盤子裡,匯通接不下來,所以需要一個更大的盤子,這個盤子就是世華銀行,「這也是世華納入國泰金控後,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處。」

而富邦金控最看重的則是世華的「sales culture」(銷售文化)。富邦金控執行副總經理龔天行指出,想要購併世華最主要的考量是世華擁有「戰鬥力強」的人員。去年底才成立的世華保險代理人公司,一開始賣富邦和國壽兩家的壽險產品,表現就相當傑出,今年到4月底的銷售金額共4.4億元,龔天行笑咪咪地說,「這證明我們當初的眼光沒有錯。」

合併會留下經營團隊共同打拼

但對世華來說,員工權益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相對國泰金控表明邀請整個經營團隊共同來打拼的作法,市場一直傳言富邦可能不會留下世華的經營階層。龔天行則說,「我們沒有take over(接管)的想法」,世華成功的原因是從上到下的人員共同努力出來的。世華銀行副總經理蔡清雲對這點倒也是信心滿滿,「可用的人為什麼不用?」蔡清雲認為,至少初期對方一定是要留住經營團隊繼續做,不適合的人再慢慢處理。

企業文化則是另一個議題。今年年初,世華銀行董事汪國華向央行總裁彭淮南拜年時,彭淮南跟汪國華說,你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談看看嘛!」彭總裁開了金口,但他心目中的夢幻組合為何觸礁,主要就是企業文化的問題。

世華內部評估認為,中國商銀官多兵少,一個部門可以有十多個副理,世華銀行剛好相反,官少兵多,甚至部門裡沒有副理也能做事的話,連缺都不補了。企業文化落差大,合併後世華的員工在職位上也比較不利。

至於富邦和國泰金控,蔡清雲認為,一個本土化,一個西洋化,中西合璧的世華剛好站在兩者中間,不論是和國泰或富邦合併,都需要調適,但調適的程度大概都差不多。

雖說富邦和國泰金控都表明會尊重世華銀行的意願,但員工持股只有1%的股權,能有多大的力量?富邦金控執行副總龔天行說,如果世華不願意,富邦會再考慮的。畢竟「買到才是整合的第一步」。但是和龔天行從小一路當同學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並沒有從世華那兒收到這樣的訊息。而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李長庚則認為世華「比較沒有那麼明顯」要像玉山銀行那樣走自己的路。

世華銀行副總經理蔡清雲指出,世華不急著走金控,因為金控在這兩、三年內除了整合之外,做不了什麼事。但是世華已經走了一、兩年的綜合銀行可以繼續走。因此世華今年以來陸續成立證券部、財務部和消金部,再加上原有的信託部和信用卡部多元發展,各部門都以利潤中心制來經營。

但長期來看,蔡清雲也承認,綜合銀行是比不上金控有綜效的。因此世華要走綜合銀行的路,一位資深金融業主管就表示,這個策略明顯是以時間換取空間。未來情況明朗後,再自組金控或加入其他金控都可以。

購併不成,兩大集團有備案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但如果失去世華,對兩家金控的布局多少都有影響,因為勝負難斷,所以兩家現在也都有備案。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李長庚說,還有其他的對象在談。富邦金控執行副總經理龔天行更明白地說,副董事長蔡明忠把銀行分成四類:老老銀行、新老銀行、新新銀行以及老新銀行。世華是新老銀行,也就是老銀行中具有新銀行精神的銀行,像上海商銀和台北銀行都是,這類是購併的優先選擇。不過除了老老銀行以外,其他都可以談談。

不過備案歸備案,只要一方未鬆手,世華股權的爭奪戰還會不斷上演。未來任何一家官股釋出,都得打上一回合。不只世華為難,夾在這兩大財團之間的財政部也很難做出決定。最後會不會就是價格戰來決勝負呢?

龔天行說,富邦也是要看價格是否合理,沒有什麼是一定志在必得的東西。他們就不可能會用40元去買世華。

而李長庚則說這件事「急不得」。他說,以霖園集團的財力要買個小一點的銀行或券商,哪會做不到?但他總覺得「台灣未到惡意併購的階段」,「也許我們的行動慢了一點」,但是每家的企業文化不同,我們覺得將來合作雙方能夠smooth(順利)是比較重要的。

掌握25%股權才決勝負

這場搶親大戰,目前看來是富邦集團暫時占了上風,股權將近15%,而董事席次也超過霖園集團,共有三席,問富邦有把握了嗎?龔天行苦笑地說,這樣的差距還很少。至於怎樣才叫做贏呢?他思索了一會兒說,應該是買到法定的25%強制性主控權的時候吧!

躲過央行點名的婚配,和台新、萬通的合併告吹,這次面對資產雄厚的國泰金控以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富邦金控,到底哪一個可靠?坐在環繞著名畫的優雅辦公室內,世華經營發展評估小組召集人蔡清雲簡短地說,內部還沒有評估過。只是不知熱愛藝術,也精於銀行管理的世華董事長汪國華和世華銀行,這次會被哪家給標下﹖

表一

※ 世華銀行股權結構

富邦金控 13%

(富邦集團合計接近15%)

國泰金控 10%

(霖園集團合計超過10%)

台灣銀行 7.13%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6.16%

郵匯局 3%

其他官股 9.71%

(所有官股合計約26%)

國家安定基金 3%

海外股東 22%

(合計外資和華僑股東)

世華員工 1%

其他 26%

製表:林美姿 資料來源:世華銀行 製表時間:91.5.13

表二

※ 霖園和富邦集團加碼世華股權大事記

90年5月 世華董監事改選,富邦集團持股8%,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取得三席董事席位。霖園集團持股3.8%,取得一席董事。

90年8月 台中商銀以盤後交易方式,轉售三萬張世華股票給霖園集團,霖園集團持股提高為5%左右。

90年10月 世華銀行召開董事會,原本計畫宣布和國壽合組金控,但富邦集團反彈,改以談話會方式,會後決定再由世華提出未來經營方向的評估報告。

90年12月 第一銀行以盤後交易方式,轉售兩萬五千張世華股票給霖園集團,再加計集團自行加碼的股數,霖園集團持股已接近8%,逼近富邦集團。

90年3月 合作金庫公開標售7萬2933張世華股票,富邦集團在最後一天全部收購,持股提高為10.93%,再度拉開和霖園集團9.62%的差距。

90年5月 兩大集團再度從市場上加碼,市場估計到五日止,富邦集團持有世華的股權已接近15%。霖園集團單是國泰金控的持股到七日止,也已提高為10%,加計其他關係企業持股應已超出10%。

製表:林美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