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度來台、帶給台灣觀眾至高音樂饗宴的指揮家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 Nézet-Séguin),個頭不高,站上指揮台卻總能爆發巨大能量,被《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讚美是「最強發電機」,他卻自謙是個「服務音樂的人」。
10歲立志當指揮家,25歲便接掌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L’Orchestre Metropolitain De Montreal),震驚全球,現年45歲的亞尼克,目前是紐約大都會交響樂團(the Metropolitan Opera)、費城管弦樂團(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和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三大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被視為全球古典樂壇最有權勢的指揮家。
2019年,亞尼克服務蒙特婁大都會交響樂團屆滿20年,樂團甚至再跟他簽終生合約,表明要「直到永遠」;2020年初,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更頒發給他「榮譽院士」的至高榮銜。
2017年秋天,成立35年的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決定展開首次歐洲巡演,亞尼克率領這個「老樂團」遠征歐洲,在八天之內,連續於德國、荷蘭及巴黎作出六城七場的演出,不僅一圓該樂團35年來的夢想——
總有一天我們會去巴黎,
出發前一句「我要藉此向大家介紹得意門生」更是鼓舞團員,不僅揹著沉重樂器踏上長途旅程,更常拖著疲憊身軀、過飯店而不入,直奔音樂廳演出卻精神振奮。而這些完整巡演過程全都收錄在電影《指揮巨星亞尼克》(Ensemble)中。
片中除了深刻描繪亞尼克與他團員們的深厚情感,他毫不藏私、大秀指揮撇步,更一口氣呈現了布拉姆斯《圓舞曲華爾滋》、艾爾加《謎語變奏曲》、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高沙可夫《西班牙隨想曲》、德弗札克《斯拉夫舞曲》及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等名曲,亞尼克的招牌曲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更被視為天籟等級的終極饗宴,並助該片一舉入圍美國明尼亞波里斯-聖保羅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
值得一提的是,亞尼克更破天荒將塵封30年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Shostakovich)《第四號交響曲》搬上台演出,他不僅鉅細靡遺對團員解說該曲反映的時代與生命真諦,更大量改用木管樂器,以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時代震撼感,還激發團員豐沛壯盛的演奏情緒,指揮撇步完全展現無遺。該場演出不僅震撼德國多特蒙德、科隆以及漢堡,其中暗藏驚喜的變奏曲,更向莫札特《魔笛》及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致敬,讓挑剔又保守的德國樂癡變得激動痴狂,被歐媒讚嘆形容:
誰在觀眾飲料偷加興奮劑?

這場八天七場的巡演除了成功點燃歐洲樂癡的熱情,片尾一場在巴黎愛樂廳演奏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畫面,更被形容為「極致的視聽禮讚」,還獲《紐約時報》盛讚:
敲響了天堂之門。
• 資料來源:海鵬電影
(原文刊載於《BeautiMode》;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