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家台資銀行
世華銀行進軍上海
世華銀行是第一家進駐上海的
台資銀行,這家台資銀行的優等生,
在大上海這個新躍起的國際舞台上,
已準備好大展身手……
「上海終會取代香港和日本的金融中心,成為東方的紐約。」因為這樣的判斷,世華銀行董事長汪國華堅持只申請上海做為進軍大陸的第一站。做為國內銀行的「優等生」,再加上華僑股東的色彩,世華也如願成為大陸首家核准赴上海設立辦事處的台資銀行。
去年財政部放行八家銀行赴大陸申設辦事處,今年3月14日中國大陸首批只核准世華和彰化銀行的申請案。贏在起跑點上,有些同業認為,民營的色彩明顯,加上「名字取得好」,沒有政治的包袱,是這兩家銀行可以先馳得點的原因。
民營色彩加上華僑色彩
「世華是台灣銀行界的優等生,家喻戶曉,這是核准的好理由,」汪國華說。加上世華的名稱讓大陸官方較無顧忌也是原因之一。世華不論中文或英文名稱都沒有台灣的字眼,也沒有和大陸的銀行重覆。
股東成份也是大陸政策考量的原因。
台灣的銀行裡,只有世華和華僑銀行兩家有華僑的股份,但華僑銀行現在由官方託管,也不在這次申請赴大陸的名單中。汪國華指出,「世華的股份有一半是華僑投資的,這對大陸來說有象徵意義。」
而且鮮為人知的是,目前世華銀行有一位來自香港的董事曾文仲還具有大陸政協的身分。依常理判斷,這也應該有加分的作用。
相對來說,這次同樣申請在上海設辦事處的其他兩家銀行,土地銀行屬於公營行庫,第一銀行董事長陳建隆也具綠色的官方色彩,世華銀行的「民營色彩」加上「華僑色彩」,雀屏中選不令人意外。
另一個加分是世華銀行董事長汪國華很積極。去年財政部政策決定開放後,汪國華7月份就跑到大陸去考察,拜會了北京、上海的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國台辦。八家銀行選填大陸的志願時,大家都填很多個,世華的幕僚人員原本填上海和北京,到了汪國華那裡,他大筆一揮,只留一個志願:上海。所以世華不用抽簽,第一回合就被核准赴上海。
為何要選上海做第一志願呢?「上海要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這是跑不掉的事,」汪國華說。
早在十年前,汪國華就去過大陸,那時上海浦東整片地都是空的,而世華現在的辦事處就位在浦東的金融大樓內。「他們追趕的速度很快。我們三十年的經驗,他們只要十年就可以趕上。」經過這許多次的大陸考察,汪國華有感而發。
世華的辦事處將於今年4月20日開張,5月15日舉辦開幕酒會,初期人手大約五到六人。中國大陸核准的營業項目包括諮詢、聯絡、市場調查等非營業性的活動。現在上海有兩百四十八個外資銀行辦事處在等待升格,台資銀行辦事處兩年後就可以申設分行,比起一般外資銀行需要三年,中國大陸對台資銀行還是有優待。
同時世華也已向大陸申請通匯,經由香港的大陸同業和世華的香港分行進行通匯。
台商生意做不完
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陳聖德認為,全世界重要的銀行都到大陸去了,台灣銀行界的競爭力不是那麼樂觀。但汪國華說,在大陸「光是做台商生意就做不完」,有很多台灣企業到大陸其實是改了名,要去拜訪才知道,在這裡用猜的猜不到。而且就算原本不是世華的客戶,未來也可以做。大陸每年GNP(國民生產毛額)成長都在7%以上,其他國家沒有這麼好的條件,「這種地方賺錢比較容易。」而且文化、語言都相同,對台灣的銀行來說,是「最好的餅」。
世華的上海辦事處初期會先訪查台商在大陸的活動,汪國華說,也希望透過香港同行做些新架構的服務,例如聯貸、轉貸等。像現在政府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投資不動產,世華也可以提供當地的大陸企業或外商企業有關台灣的投資訊息。
辦事處其實是為了等待分行的成立,雖然還要兩年,但汪國華認為,如果可以和大陸銀行互補,台資銀行應該可以有一番作為。「never too late,」汪國華說,大陸的市場夠大,不用擔心。
昆山第一家台資銀行
彰銀要就地服務台商
昆山是個大陸地名,但擁有一千五百多家台商,有台商開發
的工業區,有台商學校,4月8日開始,也有了台資銀行。
昆山是大陸IT(資訊科技)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台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一千五百多家台商中,主要都是高科技業者,包括宏?、仁寶、神達等台灣六大筆記型電腦廠商都在此落腳;台商開發了華揚科學工業園和資通科技園區;也爭取了台商學校的設立;最近昆山市政府開放了第一家外資銀行,也是台資銀行。
彰化銀行駐昆山辦事處4月8日歡喜開張。對彰化銀行董事長張伯欣來說,占了台商在大陸投資比重將近十分之一的昆山,簡直就是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縮影。
昆山是獨選
在財政部核准赴大陸申設辦事處的八家銀行中,彰化銀行是唯一申請昆山這個據點的銀行。獨選昆山,一來是彰銀老客戶的請託,二來是張伯欣不同的策略思考。
張伯欣指出,一般思考當然會優先選上海、深圳、北京或珠江三角洲,這些都是台商聚集的地方。但是在昆山和鄰近蘇州的台商都是經營比較上軌道的上市上櫃高科技公司,具有長期競爭的能力,「這是彰銀想要的客戶種類。」
從大陸台商的分布趨勢來觀察,張伯欣說,「一個簡單的邏輯,那就是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經驗。」
彰銀在新竹有三家分行,在新竹科學園區有一家分行,但是以業績來看,園區的那家比起三家的總和還要好很多,「可見就地為廠商提供服務是最方便的。」他說,如果彰銀就近服務台商,台商就不用再跑去上海了。
大陸也有很多發展不錯的台資中小企業,但是張伯欣認為,除非台商可以發展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否則「傳統產業的台商在大陸五到六年內就會被趕上。」
做為重要的生產據點,昆山的銀行也不少,現在就有十一家本地銀行。彰銀有很多台灣的老客戶到昆山設廠,自然希望台灣能有銀行跟去,所以部分台商向張伯欣推薦,而昆山市政府也很積極推動,因此彰化銀行和世華銀行得以同列名為第一批大陸核准登陸的台資銀行。
彰化銀行駐昆山辦事處首席代表施建安說,昆山市政府核准工商登記等文件的速度很快。辦事處目前只能做諮詢、聯絡和市場調查等工作,但未來升格為分行後,昆山的監管單位是南京,包括蘇州在內,整個江蘇省都是彰銀可以經營的業務範圍。
還是台商瞭解台商
目前昆山的大陸銀行已經開始提供融資給台商,彰銀是昆山第一家外資銀行,一宣布核准設立辦事處之後,就有當地的大陸銀行和彰銀接觸,希望展開合作。「因為瞭解台商的還是我們,」但張伯欣也指出,辦事處升格分行後,初期彰銀也只能做外幣業務,人民幣業務還是要和大陸銀行合作。
除了大陸本地的銀行外,也有不少歐美外資銀行正和彰銀洽談合作。依大陸的規定,外資銀行的企業戶外匯業務量須達到1億美元以上,才可以申請人民幣的業務。張伯欣說,如果外資銀行和彰銀合作,爭取台商的生意,很快就可以達到這個門檻了。
二、三十年前就有經濟學家預言,二十一世紀的前二十五年,世界的經貿中心會在遠東。當初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張伯欣說,「現在已經有跡象了。」歐美很多國際大廠赴大陸,現在發展主要是集中在沿海四個地方,人工便宜,有競爭力,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也很大。當沿海的工資提高後,工廠可以繼續往內陸移,「所以大陸工資的優勢起碼可以維持二十年,這種潛力不可忽視,」張伯欣為大陸市場做了這樣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