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上海聯創是內地風險投資明星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2002-05-01

瀏覽數 15,500+

上海聯創是內地風險投資明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5月號雜誌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如何打造千億資訊王國

財富起於傳奇,在僅有三歲年紀的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美國風險投資產業超過四十年歷史,亞洲較成熟的台灣,超過十五年歷史),也孕育出幾顆新星。

上海聯創公司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家年輕公司。上海聯創成立不到三年,如今名列中國前五大風險投資公司;前年投資內地新興科技公司,被美國《Business Week》做為封面故事報導;去年亞洲風險投資年會當中,與軟體銀行(Softbank)、霸菱(Baring)、華登(Walden)、華平(Warburg Pincus)等國際資深投資同業,並列十大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商,且為內地唯一一家入選的風險投資企業。

時運令人驚奇。九年前,二十六歲的數學博士馮濤任加拿大艾芬豪投資集團副總裁,那時礦業股熱門當道,該公司以股價0.4美元買進了加拿大一家礦業公司Diamond Field的股票,後來漲到248美元,公司有一半的人拿了錢,都退休養老去了。

馮濤很早就嚐到資本市場的威力。當時中國開放國外公司投資礦業,管理大中國地區投資的馮濤趁此時機回國,引進國外採礦經驗,與人合夥在山東、東北成立礦業公司,開始創業。在此期間,他曾管理過世界最大的滑石礦,礦工有五千人,十七個礦區綿延幾十公里。後來他將這家公司以上百萬美元轉手賣給了加拿大的投資機構。「也算市場機會比較好吧,一出來做生意,就made my first fortune(發了第一筆財),」馮濤輕描淡寫地說。

三十出頭,許多人還在當小白領,嚮往遠大前程的時候,馮濤已經生活無虞了。

運用西方市場經濟與資本運作的經驗和知識當做槓桿,馮濤在中國撐起了第一筆財富,然而他還未鬆手,從礦業公司所在的北京回到了老家上海,在1999年創立了上海聯創公司,開始他的第二次槓桿創業。

1997年,馮濤在礦業投資之後,介入了科技業的投資,他與前華登創投副總裁茅道林等一起投資了四通利方,後來成為新浪網,這個風險投資經驗,十分成功,他們在股價不錯的時候,全數脫手。

用邏輯做生意

人有了財富,理想的追求更浮上心頭。他還有一個心願未完,就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中國風險投資公司。問他為何重做馮婦,他說,「落後就挨打,是想為國家做點事吧。」

從念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所,一直到加拿大公司工作,他都曾感覺到身為中國人受到的差別待遇眼光。他的心願跟一些海外回到中國的學人一樣,都想要祖國富強,自己創一番事業。

融合東西方的知識與經歷,馮濤象徵一群從西方取經的東方企業家,正在誕生。上海聯創辦公室,都是中國書法與傳統花瓶的裝飾,結合現代的建築設計,出現一種新的風貌,也表達出馮濤內心的追求。網站首頁的背景中,擺著國畫的竹影飄搖,他說做投資的,代表「竹報平安」。

馮濤是精準的分析師,他把邏輯精神用在做生意上。學數學出身的他,很有邏輯概念,而這種邏輯可以運用在許多方面。他說,「做生意都是一樣的,不論做礦業或做科技公司,我原來都不懂的。每個生意都有其規律,一旦你掌握了規律,就容易成功。」

他具謀略而充滿精力。個頭不高、理著光頭的馮濤,喜歡踢足球,假日常約同事去踢球。他擅長前鋒,攻勢十分凌厲。與他踢球的上海聯創公司投資經理何亞平,用「雷厲風行」形容馮濤踢球的拚搏幹勁。早在學生時代,馮濤參加《新民晚報》舉辦的足球賽,還曾被選為「最佳射手」。

與成功者為伍

馮濤有一套自己的投資哲學,裡面蘊涵了他年輕成功的要訣。第一、要有常識。選擇人、公司、行業,他都用常識判斷,例如訪客坐什麼位置?在何時發問?問什麼問題?都列入觀察的常識,去瞭解對方。「光有商業知識是不夠的,要有常識判斷,每一分鐘都用到常識,」他從事一個交易,首先由為別人著想開始,不能光是自己有利,如此才能找出什麼樣的條件,可以讓對方簽字。

他崇尚香港長江實業創辦人李嘉誠的從商方式。李嘉誠小學畢業,沒有家庭背景、人脈、經濟資源,他認為李嘉誠靠的就是常識判斷而成功。

第二、永遠與成功者為伍。他認為,成功者可以幫助企業抵禦風險,順利克服困難,帶給企業成功的驚喜。他總是喜歡接近成功者的圈子,向他們吸取經驗。上海聯創因為投資了中國最大的網路軟體公司亞信科技公司,除了成功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外,亞信創辦人田溯寧出來創辦中國網通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寬頻服務商,他們也獲得了前期投資機會。他們也與成功的投資銀行、律師行合作。

第三、他們只投資具有市場領導者潛力的公司。馮濤說,「不管是什麼領域,只要是在中國有成為市場領導者的潛力,肯定可以得到不錯的獲利回報。」除了網通、亞信外,上海聯創還投資了中國最大的金融網站證券之星、最大的廢棄物處理公司東江環保技術公司、最大的IC(積體電路)卡製造商明華澳漢公司。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他們的績效穩定成長。上海聯創目前管理10億人民幣的資金,共投資三十三家公司,他們均未扮演主要控股角色,平均在公司持股約25%。這些公司中,有一半已經可以上市,有兩家已經獲利。目前他們手上資金還握有一半約5億人民幣,尚未投資。

本地化,是上海聯創很大的優勢。

1993年起,馮濤在華北的工作經驗,讓他充分瞭解中國的創業市場。「窮山惡水出刁民,」他回憶創業歷程,備覺艱辛,由於語言溝通與礦業的傳統產業特性,剛從國外回來的他,適應辛苦。但是他很快就融入,他表示,人都是平等的,基於這種心態,他成功成立第一家公司。

他帶入西方營運的系統,強調管理的重要。因為礦區珍貴礦石失竊的案例,防不勝防。當時他加強礦區安全防範系統的建立,引入國際化標準。他認為如果讓任何一位員工都能輕易在礦區偷走鑽石等珍貴礦物,換做是他,人同此心,他也會做。「如果幾秒鐘,能改變一生,任誰也很難抵禦誘惑,」他從系統面,去防止此類事情的發生。

馮濤年紀雖輕,但他從1993年在中國創立礦業公司的創業經歷,有助於他在風險投資的眼光。做過內地企業的人較能瞭解本地創業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經營者的信用查核,是中國風險投資業者的重要功課。中國企業由於資產的透明度不夠,有的不肖經營者會在投資業者投錢後,不知不覺掏空資產。國外的投資者可能很難查核中國企業經營者的信用程度或報表真實度。但是上海聯創的人只需打幾個電話給中國科學院、經貿委員或是各大名校的企業成功人士,很快就可以摸出對方的底細。「我打幾個電話肯定能找到你的同學或是你的舅舅,」馮濤說,他們能輕易分辨創業者的經歷,是真實的還是騙人的。

這樣的網絡也發揮在企業育成(incubation)上。2000年,他們就透過學界人士介紹,將上海交通大學一個研究無線傳輸的研究團隊獨立出來,成立新公司,現在已經進行第二輪增資。他們替旗下兩家公司引進了總經理,也替新公司引進不同的人才與資源。「這個忙幫大了,很多創業公司只有技術,做生意他們是不懂的,」馮濤表示,從招聘高階幹部、融資、找第一批客戶、做組織重整、做行銷計畫,他們都派人幫助。

引進西方系統的企業營運方式,是上海聯創的特長。何亞平表示,常常他們投資一家公司,會跟大股東取得默契,先做內部管理人員的調動,帶進新的人才,再落實新的營運模式。北京聯科納米材料公司總裁岳群說,「聯創為我們帶來了比資金還重要的先進經營觀念。」他們因為與上海聯創合作,從一家只有技術的實驗室公司,迅速走向商品市場。

上海聯創公司投資經理周水文表示,「風險投資重要的是提供什麼價值。」他們有中科院等十多個研究機構的網絡與企業客戶網絡,除了資金幫助外,可以為被投資公司帶來技術、人才與客戶。

上海聯創對內網絡廣大,對外則注重國際化發展。

上海聯創許多的合作投資對象,都是國外鼎鼎有名的投資機構,與台灣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普訊創投公司,也有合作投資。台灣前四大風險投資公司的一位高階主管表示,「上海聯創幾乎是內地最國際化的風險投資機構。」

實戰經驗有待培養

馮濤很注重專業人才。他現在帶領二十多位投資專業人才,這些人來自美國華頓商學院、史丹福大學、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大通銀行等著名學府及投資機構。這些專業人才用國際化眼光,每年審閱內地三千五百個案子,從中挑選有潛力的標的。

上海聯創的投資經理平均年齡三十出頭,很具幹勁與學習力。「回家都會想到案子的事情,」周水文表示,他們每天辦公十個小時,手上一直有五、六個案子在負責管理。

但實戰經驗有待培養。相較於美國風險投資公司都是五十歲以上的副總經理退休擔綱,這群新兵有活力卻欠缺實際營運企業的經驗。馮濤也承認企業實際運作經驗,是員工有待培養的一環。但他們正在進步當中,何亞平表示,比起兩年前,他們現在的投資分析能力,進步很多,會犯的投資錯誤,也減少很多。

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對新的風險投資公司很重要。過去上海聯創一位投資經理曾投資台灣資迅人公司,資迅人後來倒閉。馮濤檢討,當初太相信其他大型投資公司如高盛的名號跟進,才遭致挫敗。這是上海聯創唯一一個非內地的投資,此後,他們不投資不熟悉的市場,一方面因為不瞭解,另外鞭長莫及,難以管理。

他們幾個重要的投資,除了投資的是領導者外,都是因為投對了人。馮濤評證券之星總裁高利民,雖然喜歡金庸,有文藝之風,但是「多存少花」,用錢用在刀口上,是個純正的生意人。證券之星除了股市網站還從事證券軟體服務,現在一個月有300多萬人民幣的收入。榕樹下文學網站的創辦人王峻濤(老榕),則是很有商業頭腦,將網路文學出書,現在也已經獲利。

科技股投資熱消退下,上海聯創是風險投資業中成功的少數幾家。由於在初期投入,買進股票價格很低,受創不大。

但是大陸資本市場還不成熟,股票退出機制的缺乏是最大的困難。大陸規定上市公司國有法人股不得在公開市場交易流通,H股上市公司則是三年之內不得流通,大股東的股票也規定集保年限,使得大陸風險投資行業,面臨資金循環的問題。「嚴重影響股東的現金回報,」馮濤表示,上海聯創就以賣掉三個公司的方式來獲得營收,並思考其他合法的退出機制。

結合西方經驗與本地化實力的馮濤,正迎向他人生的下一個理想挑戰,他表示,希望「師夷之長技以治夷」創造一個新的市場。「現在說成功還太早,」他信心滿滿,預計三年後將上海聯創,帶入更成熟的階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