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晶豪科技穩坐DRAM IC設計寶座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2-04-01

瀏覽數 42,700+

晶豪科技穩坐DRAM IC設計寶座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走入新竹科學園區,每家公司的辦公室廠房櫛比鱗次,一棟比一棟雄偉氣派,不過,有一家例外,不但沒有巨大的招牌彰顯門面,整家公司更是只有一層樓大。公司雖然不起眼,賺錢倒是很有本事,去年每股盈餘超過10元,比華碩和鴻海加起來還多,今年分析師預計仍然可以維持成長,這家公司就是晶豪。

晶豪是國內設計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第一把交椅。研發技術領先所有競爭對手,去年第四季業界最紅的產品首推double data rate DRAM(雙倍速DRAM,速度為一般DRAM的兩倍),南亞科技今年1、2月營收屢創新高,關鍵就在於最先量產DDR DRAM,需求如此暢旺的產品,晶豪早在2000年3月已經開發出來,直到現在仍然是領導品牌,可見晶豪掌握新產品的敏感度非常高。

DRAM產業的變動非常快速,價格可以在一年內摔掉一大半,也可以在一季內漲了好幾倍,所以誰能先看到需求強勁的產品、開發出來、在市場上賣,誰的獲利機會就大。協助晶豪上市的承銷商金鼎證券指出,「晶豪設計新產品或新製程的時間比同業減少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因而可以取得市場先機,客戶當然也得到先量產的機會。

晶豪另一個制勝的利器是專注開發使用於高階繪圖卡的DRAM。這種利基型(niche)產品密度不需要高,1Mb、4Mb、16Mb和64Mb就可以了,唯一成敗的關鍵在於速度。科學園區業界人士表示,只要速度夠快,一顆雙倍速DRAM價格可以比普通DRAM高上五、六倍。

獲利不亞於一線大廠

把資源集中到利基型DRAM其實是晶豪一步很漂亮的棋局。去年華邦、茂德等五大DRAM製造廠每家都虧了好幾十億元,他們做的是用於個人電腦的128Mb標準型產品,由於市場超額供給嚴重,售價比製造成本還低,造成了包括韓國三星、美國美光等全球廠商流血削價競爭,晶豪不但沒有蹚到這渾水,反而因為多媒體產品大受歡迎,連帶使得繪圖卡和晶豪的產品銷售一路長紅。

去年全球半導體景氣衰退,知名大廠如英特爾(Intel,生產PC微處理器)、日本NEC(記憶體)、聯電(晶圓代工),不是獲利巨幅減少,就是虧損裁員,晶豪規模雖然比不過他們,獲利卻一點也不遜色。晶豪自行結算2001年營收30.44億元、稅後盈餘12.14億元,分別比2000年衰退了三成和兩成,再從證券分析師用來推算合理股價的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EPS)來分析,晶豪高達12.14元(見表一),遠遠贏過了台灣近千家的上市、上櫃公司,在IC設計業界僅次於股王聯發科技(21.21元),而威盛(5.59元)和瑞昱(6.73元)都不是晶豪的對手。

如果把晶豪的財務報表和直接競爭對手比較,更可以看出晶豪的功力。金鼎證券彙整的資料顯示,去年1至9月晶豪的營收21.3億元,鈺創和矽成各為20億元,台晶只有5億元出頭,但是晶豪的獲利能力很驚人,EPS為8.92元,其他三家全部虧損,金額介於0.04到3元之間(表二)。

為什麼同樣都是設計利基型DRAM,同樣都是做繪圖晶片(graphics IC),表現卻有天壤之別?DRAM大廠茂矽科技技術轉移中心副總經理張東隆提出他的觀察,「晶豪設計的經驗豐富,也很專注,不是什麼都想做,產品品質很好,可是競爭對手產品的效能就比不上。」

張東隆再指出,其實,「繪圖晶片生命週期很短,只有八個月,不像標準型DRAM有兩、三年,改朝換代的速度這麼快,產品效能又不好,就算想便宜賣也賣不掉,最後只好落得庫存大量累積,把獲利都吃掉了。」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技術一流,作風保守

晶豪能做到業界第一名,董事長趙瑚領導的設計團隊功不可沒。從副董事長毛敘、總經理陳興海、副總經理劉奕芳等人,個個都是年資十四年以上的好手,公司上下總共只有一百個人,光是設計人員就占了四十八位。晶豪的功力到底有多強?港商霸菱證券研究部副總裁謝偉民舉了一個例子,2000年的時候,晶豪成立不到三年,卻有能力很快推出0.18微米的製程(當時最先進的製程);再看看世界先進,有大股東台積電的奧援不說,也有日商三菱(Mitsubishi)的技術轉移,還是做得很辛苦,直到現在技術水準仍然停留在0.21微米。

提到趙瑚,他可是老前輩,先後共同創辦過鈺創、台晶,而陳興海加入晶豪之前,曾在世界先進擔任協理。這兩位有些共同特色:其一是有錢,截至今年1月15日,趙瑚擁有晶豪股票約3880張,持股3.88%,按3月22日收盤價374元計算,身價足足有14.5億元($374000×3880)之多;陳興海有股票4117張,身價更超過15億元。其二是外表,趙瑚帶著深色眼鏡,看起來很像老學究或老教授,有些記者打趣問他是不是會去交大教書,答案當然是目前沒有這個計畫;陳興海呢,風格樸實簡單,騎腳踏車上下班,辦公室內到處可見他穿牛仔褲、拖鞋的身影,而他和台灣科技業者高階主管很不同的一點在於頭髮,即使連參加法人說明會這種正式的場合,陳興海只是稍微梳了一下頭髮,不抹油也沒有吹過,看起來蓬蓬鬆鬆的,實在很難把他和科技富豪聯想在一起。

他們兩位還有一個特點:極端保守。晶豪上市之前開過幾次法人說明會,每次一開始趙瑚一定會先說,「晶豪是低調的公司,對於客戶、合作伙伴、個別產品、每個月下多少晶圓的訂單一概不談。」

這些資訊都是分析師判斷研究產業的重點,既然晶豪不願說明,「表示晶豪不想揭露太多訊息,以免生意被搶走,」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半導體研究組組長溫啟宏指出。

財務報表不透明

晶豪提供的資訊少,財務報表也不透明,外資券商如英商法興證券、港商霸菱證券、日本野村證券都表示不會推薦晶豪股票,意謂著日後來自於外資的買盤不會太多。分析師指出,晶豪最大問題在於財務不透明,持股將近百分之百的子公司沛訊自從1998年開始,每年都是晶豪前兩大客戶,可是沛訊沒有上市、上櫃,諸如應付帳款、應收帳款、存貨等重要會計項目,不需要對外公開,所以要掌握晶豪的財務資料相對就很困難。

另外,晶豪的作風非常低調保守。趙瑚說今年每股賺不到4元,承銷商金鼎卻預測14元多,晶豪上市之前,金鼎曾經和晶豪各部門,尤其是財務,密切連絡多時,掌握到的資訊應該不少,為什麼連金鼎的看法都和晶豪差這麼多?晶豪到底能賺幾元?這些問題在晶豪願意提供進一步內部資料之前,很難有答案。分析師既然不能正確解讀財報,乾脆不研究了,「外資對台灣DRAM公司興趣不大,晶豪財務透明度不高,market cap(股票市值)又那麼小,誰在乎?」英商法興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劉坤儒說出了外資分析師共同的看法。

展望未來,陳興海表示晶豪仍會避開標準型DRAM,繼續鎖定各種非PC用的高階利基型DRAM。策略是不錯,但是分析師指出,獲利率高的產品大家都想做,鈺創、華邦、力晶、世界先進正朝這個方向規劃,競爭越來越激烈是無可避免了。

雖然報表的透明度遭到分析師質疑,晶豪股價畢竟還是從150元衝到將近400元,按金鼎的目標價450元計算,大約還有兩成的上檔空間,再加上股本只有10億元,公司派或是法人要拉抬很容易,股價可能還會繼續漲,但是,對於一家財務資訊不透明的公司,野村證券資深分析師徐褘成建議投資人「寧可小心應對」,以免被套在高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