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就不恐懼。20歲一個人海外自助旅行;40歲開始想像老年生活;50歲在美重新念高中;60歲跟上年輕世代用智慧型手機學習新事物。漫漫人生,旅美作家丘引順從內心,一路「認識老」「不畏老」也「練習變老」,活出自己都想要的自己。
你想像過92 歲的自己嗎?
出版過20餘本書的作家丘引,今年63歲。15年前,她陪女兒赴美念書,卻意外開啟念英文、進高中、考大學的人生重塑之路,一切只為了能有精彩晚年,快樂做自己。
92歲,是丘引內心的壽命數字。她在美國大學念數學系時,曾兼修心理系的老年學,當時70多歲的教授要大家依據家族壽命、生活型態,推算自己的生命長度,丘引算出的數字,正是92歲。
從那時起,她就認真想著未來40年時間裡,如何健康、快樂地活到92歲?
「活得更像自己。」丘引毫不猶豫地說,年輕時大家一致性高,隨生命歷練越豐富,每個人應該要越來越Unique(獨特)。「生命歷程不該如拱形理論,越過顛峰後,就逐步下坡。」丘引認為,有計畫認識老、練習變老,生命反而會像階梯理論,持續往上走。
認識未知 就能消除恐懼
對丘引來說,學習,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赴美後,她先花一年半時間學英文,又跟女兒上同一所高中,原本最害怕數學的她,卻在大學裡申請了數學系。
「我懷疑,自己該不會是被忽略的數學天才吧!?」丘引回憶,美國高中數學老師讓她打開學習數學的心防;大學時,代數教授將數學形容為美麗的語言,更引起她興趣。
她在圖書館找尋相關書籍,看見了建築、植物、花朵、人的身體和五官都是數學,驚嘆數學的美麗與藝術性。年過半百的丘引一頭栽入數學世界,開啟了生命另一扇窗,在探索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新鑰匙。
「只要去『認識』,就不會恐懼。」認識數學,丘引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她認為,面對「老」這件事,道理也相通。
提早思索 為老年做準備
現在老年人的定義越來越晚。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新定義:75歲之後才算是真正的老年,65歲到74歲只是進入初老。提早做準備的關鍵期就落在45~55歲,如同青春期身體因賀爾蒙成長,此時身體開始因賀爾蒙變化而產生轉變,難免會惶恐老之將至。
認識何謂老年,就能豁然開朗。從小就很有長輩緣的丘引,其實很早就開始思考變老這件事。
20幾歲開始自助旅行的她,每年平均有三個月在國外生活,看到世界各地不同人們的樣貌,她想著人類壽命越來愈長,要有好的生活質量,快樂的下半生,第一步是「獨立」。「每個年紀都該學習獨立,不讓孩子啃老,老人也不能只想著依靠下一代或社會資源。」她說。
這些年世界流行斷捨離概念,丘引認為不只表面物品,「依賴」更該斷捨離,無論情感、財務、行動都要擁有獨立能力,別想著依靠別人。
40歲出頭時,她就從家庭、興趣、就醫需求考量,選好未來獨立生活的住所,附近還有圖書館、書店、博物館,可以持續自己熱愛的學習。
赴美後,更學習「老年學」,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學去吸收老化知識。在心理面,她更加自信地探索內心底層的自在,不理會外界賦予的枷鎖,解放自己曾在傳統社會觀念中被壓抑的種種束縛,更自在地生活。
在生理面,丘引每學期都修習不同的體育課,從身體構造、肌肉組織和營養攝取上得到新的理解,除了原先就喜愛的走路、騎腳踏車、乒乓球,還學了網球、舞蹈、慢跑等課程,身體的肌肉也有了不同的鍛鍊。
「遺傳、生活型態固然影響壽命,但健康快樂卻是自己決定的。」丘引說,人生雖然不一定可以照計畫走,但不能違背自己、壓抑自己,要走自己想走的路。
無論年紀 人生永遠有選擇權
很多人擔心的退休金及生活預備金問題,丘引不認為一定要多少錢才足夠,因為每個人狀態和需求不同。
「只要顧好健康,不需要太多錢就足夠使用,若不想運動,就多準備一點錢吧!」丘引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選擇,無論幾歲,永遠都有機會選擇。
但是,選擇不是空想,做出行動才是選擇。像她喜歡走路,在台北時,五站以內都用步行;也曾從台北騎腳踏車到宜蘭演講。走路、騎腳踏車都不花錢,但要能自如運用身體,就要養成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
今年春天她又重回大學上課,卻因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改採線上教學,為此,過去刻意避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她,開始學習使用。剛開始有點慌張,連忙請年輕朋友幫忙,後來適應後,線上學習、聽有聲書、和同學群組討論、上網買菜、遠端門鈴視訊連線等,都能一手操作。「年紀大更要善用科技改善生活品質,解決生活問題,」她鼓勵,別害怕,試就對了。學習愈多,生命愈寬廣自在。
樂之所在 不覺老之將至
人生從5字頭來到6字頭,最大改變是什麼?丘引說身體和頭腦感覺都和之前一樣,根本不覺有變,「樂之所在,每分鐘都很自在,不去感受痛苦,也根本察覺不到『老』。」
每天四點起床讀書寫作;早餐後,在自家一邊種菜除草,一邊聽書;中午過後,上課、考試、學習;晚餐後,散步、和先生一起打乒乓球,還會玩玩撲克牌;臨睡前,在露天泡澡、看星星,聽樹林中的蟲鳴鳥唱譜出交響樂。這是丘引現在一天的生活。
曾經,在丘引成長的年代,她的生活和選擇,在台灣傳統社會中引起雜聲:單身女子怎麼會一個人海外旅行?年紀那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念書?但不管外界怎麼說,她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不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為何而來?」丘引強調,跟別人走不同的路或是變老都不可怕,要自在、要享受,每個人都要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就會強壯,綻放生命的獨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