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台灣銀行界,重男輕女的觀念明顯,而且不少銀行都有歧視女性的不平等條款。能夠跨越比男性更多的阻礙而出人頭地的Lady banker(女性銀行家)們,沒有過人的專業能力和堅強的毅力是很難做到的。而國泰投信董事長劉鳳嬌橫跨銀行和投信兩大金融領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以五年的改制計畫讓第一信託順利在1998年掛牌上市,同年並改制為匯通商業銀行,存放款大幅增加,當年的稅後淨利成長111%。在她的帶領下,國泰投信的基金規模由去年6月的新台幣134億元,成長到今年2月236億元的水準,定期定額的開戶數更由七千零一十六戶擴大到兩萬一千八百三十一戶,躋身投信業第五大的排名。
劉鳳嬌曾是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第一位分行女經理,後來擔任匯通銀行總經理、副董事長,更是我國民營銀行中極少數擔任高階負責人的女性代表人物。
現年五十五歲的劉鳳嬌,從小就和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抗爭。生於台北縣新店的大地主之家,但家族重男輕女的觀念卻迫使她差一點被送去當童養媳。在母親愛女心切下,送她到外婆家才躲過傳統的宿命。
以實力過關斬將
從小念書表現優異出色,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念高中,後來順利考上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泰建設當會計小姐,當時的總經理是蔡萬霖,劉鳳嬌說,蔡萬霖識人的功夫真是一流,每每主管呈報的考績不公平時,他都可以立即糾正,而且從未冤枉人。這種本事也是她日後自己成為高級主管時努力的方向。
但剛訂婚的劉鳳嬌考慮到公司規定女性員工懷孕就得離職的規定,只做了五個月,就考進人人稱羨的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工作。比起當時大多數的銀行,中國商銀不僅待遇優厚,而且是真正女性的「鐵飯碗」,不會有婚後被逼退的情形。
中國商銀提供劉鳳嬌最佳的職場歷練。二十三年間,她從助理員、外匯交易科長、稽核,到創下中國商銀首次拔擢分行女經理的先例,表現傑出。但過程中也有不少波折和考驗,憑藉著不服輸的信念,她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
在中國商銀的日子是先苦後甘,升任領組之前,工作上受到相當不平等的對待,有的主管認為女性一輩子當辦事員就可以了,所以努力的她,不免有許多委屈。但她不自暴自棄,也不吵鬧或越級上告,只是不懈怠地培養自己的實力。
後來主管決定將她外放到分行,如同「昭君出塞」的情節,外派前,各級長官約見,她的應對和專業反而讓上級長官更瞭解她。
後來因為在分行表現出色,中國商銀將劉鳳嬌調回總行,協助董事會處理授信案件。
經過十八年的磨練,終於讓她等到獨當一面的機會。中國商銀計畫成立世貿分行,依照經理人評選的標準選拔,結果第一名的人選是劉鳳嬌。
這是中國商銀第一次出現女性分行經理,董事會相當重視,董事長白培英和總經理鄭世松對她說,「如果妳做得好,將來銀行就會再用女性經理人,如果做得不好,以後女性就沒有機會了。」基於不服輸,以及肩負為女性同仁做先鋒的抱負,她決定全力以赴。
新分行的業務一切從零開始,為了衝刺業績,她每天一大清早起來學習打高爾夫球,和企業老闆們以球會友。劉鳳嬌說,打一次球很快就瞭解老闆們的個性。
而當年的老東家蔡萬霖,基於對劉鳳嬌的賞識,也要求旗下的關係企業全力支持世貿分行的業務。因此世貿分行不到一年就開始賺錢了。正常的情況下,新成立的分行平均要三年才能打平。在她擔任經理的五年間,每年分行員工的年終獎金幾乎都是全行之冠。
鳳還巢,改造匯通銀行
劉鳳嬌的能力同時獲得蔡家兩代的肯定。後來蔡家買下第一信託,改名為匯通銀行,蔡萬霖邀請她出任副董事長。劉鳳嬌因此結束在中國商銀二十三年的日子,「鳳還巢」回到霖園集團,投入改造匯通銀行的工作。
匯通銀行的改制和上市是劉鳳嬌職場生涯中最大的挑戰。她以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對內面臨中西文化不同,管理方式須重新調整;外在環境不巧又遭遇到金融風暴,以及股市從萬點崩跌的慘況,可說是內憂外患。
第一信託原是外商的管理文化,員工不打卡,不用公文,過於重視個人表現,不強調團隊精神,要調整員工的工作態度是很辛苦的事。有一次一位員工在公文簽名欄寫上「阿諾」,她問遍總行和分行,才找到阿諾是何許人,這位員工還理直氣壯地說,「不是要寫中文嗎?」
她說,「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不能調適的員工,必須有所取捨。」劉鳳嬌的管理哲學是識人、用人,還要會做人。因為當主管最重要的是要公平。
自稱向來是勞碌命的劉鳳嬌,才念完台大EMBA馬上又接下新的任務。為了整合霖園集團旗下的資源,統合對客戶行銷的力量,她再度被賦予重任,去年6月轉換跑道,擔任國泰投信的董事長。這次她要再運用自己開發客戶和管理的專長,協助集團企業發揮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