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用狄更斯的話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從經濟眼光來看,只要把「雙城記」中那段廣受世人引證的話稍加改寫,浮現在我們面前的是:
最美好的世界,也是最惡劣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愚蠢的世界;是信仰的世界,也是懷疑的世界;是光明的世界,也是黑暗的世界;是充滿希望的世界,也是使人絕望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充滿了一切,但也空無所有;我們的世界可以變成天堂,也可以變成地獄。
狄更斯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描述,正是一九八0年代世界經濟大勢的縮影。
二、富裕與貧窮
在冷酷的現實世界中,洲與洲之間,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豎立著難以跨越的重重經濟關卡。有的人富可敵國,有的人貧無立錐;有的國家富裕、進步,有的國家貧窮、落後。
以地域來看,地球的北方散布著二十個左右的工業化國家;地球的南方排列著三十多個落後的國家。「南」「北」的懸殊一直令世界領袖擔憂。
以人口分布來看,在五十億的世界總人口中,高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國家(每人平均所得一一、八一0美元)人口,只有七億多,占世界總人口一五.四%;在貧窮邊緣掙扎的低所得國家(每人平均所得二七0美元)則有二十多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
以每人所得來看,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一九八五年資料,把人口一百萬以上的一二八個國家分成:(詳閱36頁的「基本指標」)
(1)三十七個低所得國家:每人所得二七0美元。中國大陸每人所得三一0美元,屬於這一類。
(2)五十九個中所得國家:每人所得一、二九0美元。
又可再細分三十六個「中下所得」國家與二十三個「中上所得國家」。新加坡、香港、以色列、韓國、匈牙利、羅馬尼亞均屬於「中上」。我國因非會員國,否則一九八五年每人所得三、一四五美元,在「中上所得」國家中可排名第七。
(3)四個高所得石油輸出國:每人所得九、八00美元。
(4)十九個工業化市場經濟國家:每人所得一一、八一0美元。
這就是媒體上所泛指的「先進國家」、「富裕國家」,如美國、日本、西德。值得指出的是,新加坡與香港的每人所得都超過這一分類中的最後二名 西班牙與愛爾蘭,但還沒有被列入「工業化國家」。
(5)九個未提供資料,非會員國。
三、工業化國家舉足輕重
左右世界經濟的最大集團,就是以美、日、德為主的十九個工業化國家。
在一九八五年,這十九個市場經濟型態的國家的總生產,占世界總生產八一.六%,占世界總輸出八二.三%。
美國經濟雖然有它的弱點,但只占世界人口五%的美國,仍然生產了世界總生產額的三分之一。日本只占世界人口二.五%,但占世界總生產額一二%。
在當前油價穩定情形下,影響國際經濟的就是這十九個先進國家。如果它們的經濟繁榮,其他國家可能繁榮,也可能不繁榮;如果它們的經濟蕭條,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則一定受到影響。
表中列舉這些國家在一九八七與一九八八年的經濟成長率。
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美國經濟的起伏。今年預估的美國經濟成長會略低於去年,約在二.五%,加上台幣去年一年升值約二四%,估計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會從去年的一一%降到七.五%左右。
如果由於台幣的升值、國內市場的逐步開放、對美進口的增加,減少了美國對我們的貿易逆差,減少了美國國內保護主義的推波助瀾,那麼這一結果應當視為一個可喜的進展。
美國總統曾於一月底宣布終止亞洲四小龍價值一百億美元輸美產品的免稅優惠待遇。正如一九六四年美國停止對我國經濟援助一樣,工商界不僅不需要自怨自艾,而應當引以自傲地接受更高層次的考驗。
四、經濟舞台上的二大主角
在國際政治上,美蘇二國分庭抗禮;在國際經濟上,則由美日分占半壁天下。兩國的總生產占世界總生產四五%,造成合則互利、分則同受其害的局面。美日兩國也正是我們最密切的貿易伙伴--前者是我們最大的輸出國,後者是我們最大的輸入國。
美日兩國經濟唇齒相依,但又常常兄弟鬩牆。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孟遜,曾在一月分對美日經濟提出中肯的評述。他強調,如果日本新首相竹下登能夠將日本過去依賴出口推動成長的策略,轉變為擴大國內需求,那麼不僅會在國際上贏得更多友誼,也會「增強日本人的自信心與驕傲」。
薩孟遜進而指出:「日本已實際瞭解到:靠美元貶值來縮減美國貿易逆差的效果是多麼的緩慢,因此日本應該接受日圓繼續升值的可能。這總比針對日本及其他太平洋盆地國家的保護主義要來得好。」
薩孟遜並且樂觀地預測,一九三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的歷史不會重演,因為「政府不但有意願採取行動,而且我們生活在凱因斯之後的年代,我們已有減輕經濟衰退的傷害所必需的知識。」
五、我們要走的路
天堂離開人間是何其遙遠,地獄離開現實是何其接近!
儘管台灣的經濟成長一直受人矚目,但是台灣要變成一個美好的、智慧的、充滿希望的屬於中國人的經濟世界,我們必須要做到三點:
.為了這一代人民及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政府要有徵稅的勇氣,更要有花錢的胸襟。
.為了發揮市場經濟下民間的活力,企業家要有投資的雄心,更要有企業的良知。
.為了挑起開放社會中自身的責任,人民要放棄三十年前的貧窮心態,全力創造一個乾乾淨淨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