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華爾街發大財,恐釀輿論風暴

李國盛
user

李國盛

2020-07-28

瀏覽數 24,4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聯邦政府出手紓困,華爾街趁機獲利,後續引發不少爭議。
聯邦政府出手紓困,華爾街趁機獲利,後續引發不少爭議。

本文出自 2020 / 8月號雜誌 共生新台灣

美國股市毫不理會失業率和疫情,指數屢創新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季,華爾街寫下有史以來最佳單季獲利的紀錄。

7月中,五大銀行發布財報,金融巨獸的交易部門,寫下總共450億美元的獲利。

2019年,美國金融業才剛寫下史上最佳獲利,沒想到百業蕭條的2020年,華爾街又大有斬獲。

「大摩」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寫下史上最佳獲利紀錄;至於「小摩」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第一季打破獲利最佳紀錄後,第二季又寫下34%的季成長。

當銀行賺進大把鈔票,衍生挑戰在前頭

在此同時,高盛也大有進帳;即便這家官司頻頻的公司,才剛提列10億美元的訴訟費用,想盡辦法中止各界繼續調查去年馬國主權基金虧空一事。

為了打預防針、防批評,銀行準備好說詞。包括小摩、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表示,預備把這波獲利的錢儲備起來,應付接下來可能的企業和消費者呆帳,總金額達250億美元。而所有銀行槍口一致,解釋銀行根本不在政府紓困方案名單中;相反的,是透過銀行努力,許多企業才籌得到錢、免於破產。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紙本雜誌 海外訂閱優惠 特價 2,080 元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