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有競爭力的事業,我們需要很專業的人才。好的人才絕對不嫌多,我們要找宏觀、能提升整體競爭力的人才。
所謂國際化的公司,必須要在國際上具有整體競爭力,因此公司的績效要用國際的標準來衡量;此外,還要能用國際的人才。我們從未有國界觀念,我們的經營團隊有來自美國、香港、日本和台灣的人。
我們這個行業還很年輕,才四年而已,所以需要經歷過產業景氣循環的人。過去,我們這個行業是成長型的經營環境,現在要把這個既有良好成長業務效益發揮到最大。同時,我們也將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因為我們將陸續會推出新的產品,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歷經高速成長階段的人才。
我們強調經驗,所以大學剛畢業就進我們公司的比較少。
現在非常好的人才不容易找,培養出來的人比較沒有競爭力,外面人才比較有競爭力。亂世才能顯出才能,這是很殘忍的環境;因為你會被淘汰,但你也有可能成為總經理。
年輕人選擇產業時,首先應該問自己,這個產業做到最成功會是什麼境界,吸不吸引你。
例如我在香港工作時,香港的電信服務業最成功的就是李嘉誠,他是香港首富,連香港總督看到他都要站起來。我當初是一個小小年輕人,看了感覺非常嚮往,覺得他會是一位重要人物。求田問舍誰都會,我們要做的是掀天揭地。年輕人應該先看看這個產業做到最登峰造極的是什麼境界,如果真的很嚮往,再決定進入還不遲;如果你看了覺得這個產業不過如此,就不要太衝動。
接下來就要決定去哪一家公司。當初我決定到和記黃埔去,因為這一行沒有人比他們更好。年輕人要決定到哪一家公司,還要看哪一家願意收你。我決定要學武功了,要去少林寺還是武當山?我認為每一家都應該去試試看,因為你沒去過少林寺,不知道少林寺的日子多難過,自己要去身歷其境一下。有時候企業的形象跟你身處企業之中工作是有落差的,要看那家企業文化跟你合不合。
最後就要看你有什麼條件。要創造自己的效益,必須問問自己,「我在這個團隊裡的貢獻是什麼?」(張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