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藥價要不要設天花板?有什麼好處?爭議未熄之際,已有藥廠退出台灣市場作為抗議。
在美國,藥價問題讓政府和民眾更頭大,新冠死亡數不斷上升後,美國更仰賴藥廠開發出疫苗,但這對一心想要抑制藥價的美國政府絕不是好消息。
在藥價連年上漲之後,共和黨參議院議員葛萊斯里(Chuck Grassley)在2019年推出法案,將依據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設置藥價調升的上限,若漲幅超過物價成長,藥廠須支付補貼金給政府。
該法案為每位患者的藥品自負額設定上限,若超過上限則由藥廠自行吸收。還大幅提升了藥價透明度,未來十年,該法案預計可省下950億的買藥錢。
由於民眾對於藥廠不滿已久,該法案獲得跨黨派議員支持,就連總統川普,也表明願意簽署支持。
不過,看到新冠肆虐,美國民眾心情可矛盾了:一方面,用立法抑制藥價是對抗藥廠最後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疫情看不到盡頭之際,民眾和政治人物,不惜代價也要藥廠端出解藥。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