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不僅改變產業形態,同時也衝擊著當今的教育環境,而教育創新是培養未來人才的起點!南臺科大透過整體軟硬體更新、運用數位科技、創新教學模式、新聘教師等,多管齊下推動學務及教務的創新,也展現了亮眼的成果。
「推動創新教學,必須軟硬兼施!」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開門見山的說,產業環境變化極為快速,教學也要跟著變革,雖然任何快速的翻轉難免會有人無所適從,但南臺科大的創新教育與轉型的表現卻極為亮眼。
從南臺幣到軟硬體更新,全面打造創新教育環境
分享如何打造學校整體的創新教學環境,盧校長於2019年3月率風氣之先,在校內發行專屬的虛擬貨幣「南臺幣」為例進一步說明。南臺幣運用區塊鏈技術,不僅將科技金融落實校園,也作為教學獎勵的工具。南臺幣可以在校園內學生餐廳、健身房使用,還可延伸到全國7-11,甚至是學校附近商店消費使用,實施一年多來大受師生歡迎。「一年300萬,四年計劃就要1200萬元,但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用來激勵學生主動提問、學習,這個錢就花得值得。」此外,南臺兩年前就著手將校內158間普通教室重新配備電子講桌、螢幕、網路連線,透過硬體設備的更新,引導教師推動數位化、資訊化的課程,也獲得很好的成效。
盧校長表示,營造創新教育環境有非常多的面向,除了強化硬體設備,還要配合教學制度的變革、學科整併和新聘教師。「教師年輕化、觀念新、教學方法新,學風自然趨於活潑,教學上會更有突出的創意!」為了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實作,學校一年編列了七、八百萬的「材料費」,鼓勵師生參加各種國內外競賽,近期每年可抱回800多個獎項,推動教育創新的成果斐然,也讓南臺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在招生上仍然很有競爭力。
工學院以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以工學院為例,「動手作」一直以來是技職教育體系的強項,但隨著產業發展趨勢,未來所培育之工程人才不只需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還要具備能快速準確搜尋與應用大量網路資訊,透過團隊合作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南臺早在四年前就響應教育部推動的「未來大學」專班,開始「箍桶式創新教學」,打破許多課程學分開設的框架,鼓勵跨領域學習,甚至利用減免部分學費的方式,鼓勵學生加入創新教學的專班。
延續未來大學的精神,南臺在108年度獲得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的補助下,再度在電子系、化工系開設「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專班,號召喜歡「動手做」、「做中學」的同學加入。專班運用以專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再透過「箍桶」模式設計課程,讓學生參與產品與製作過程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強化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於傳統「循序漸近」、「由淺入深」的學習方式,「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專班運用團隊實作,更接近德國的師徒制。
「無論是創新教學或是傳統教學,更重要的是適才適性。」盧校長強調,專班學生必須喜歡挑戰、也要主動,才能看得到學習效果,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然而,根據過去兩年的觀察,專班學生的作品在各種競賽的表現上,相較之下更為完整、成熟,也顯示創新教學相當符合現階段產業快速發展的人才培育需求。
數位設計學院斥資打造設備聘請師資,接軌業界
除了工學院的推動成果,數位設計學院也是南臺近年發展的大亮點之一。學院涵蓋了資訊傳播、視覺傳達設計、創新產品設計、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流行音樂產業等多元傳播型態。「數位設計學院學生很活潑,老師點子也很多,無論是到高中職舉辦說明會、或是校園影片製作、校外展演等,都相當吸引年輕學生。」盧校長不諱言,近年來學校已經再投入數億元經費來提升現代化軟、硬體設備。包括還在持續整建的多功能教室、社團大樓、天圓地方廣場及五十學堂、新風雨球場、中央廣場及藝文中心,其中藝文中心也將具備數位影像的展演空間。
以現今最夯的科系之一「流行音樂產業系」來說,是全台首創培育流行音樂產業人才的科系,課程涵蓋幕前音樂表演創作與幕後舞台燈光音響技術,更重金禮聘業界知名歌手、樂手、製作人、大型演唱會總監、技術指導等頂尖師資親自授課。「數位設計學院每位老師都具有超過十年以上的工作經歷,產業關係連結豐富,帶領學生接軌業界,也大大改變了南臺的校園氛圍。」
今年年初開始,新冠肺炎襲捲全球,對教學運作上也產生了改變,南臺也未雨綢繆的培訓教師製作線上課程,學習運用新的媒介與新的教學方式。「疫情帶動了全球線上教學的風潮,也帶來新科技的運用學習,南臺科大也準備好了。」盧校長對於南臺以數位科技與創新教學,翻轉教育面貌的推動成果,充滿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