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年白領的健康管理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2-02-01

瀏覽數 17,300+

中年白領的健康管理
 

本文出自 2002 / 2月號雜誌 第188期遠見雜誌

嘗試將左手從頸後向下,右手則從背部往上伸展,兩手若相觸有困難或脊背感到疼痛,你可能要像大部分患有脊椎僵直等慢性疾病的人一樣,開始擔心後半生的健康問題。

脊椎僵直與其他現代疾病相同,不僅伴隨城市文明發展而來,並且發生的對象大都集中在終日案牘勞形的白領階級身上。

不幸的是,這些疾病大都會折磨著你後半輩子。

科技不斷進步,使我們生活免於匱乏,富足安逸的日子讓人類遠離幾世紀前的早夭潮,壽命不斷延伸。食物量產、醫療公衛環境的成熟、工業與家居生活的安全穩定,幾乎保證人類壽滿天年,但是除了老化帶來的影響逐漸擴大外,隨之不斷出現的慢性病症亦令人不得不警覺健康危機。

慢性疾病成為生涯殺手

現在少有人因天花、盲腸炎以及生產併發症而早夭,然而晚年的折磨卻日以月增。癌症和心臟衰竭等步入中年才會出現的病症,造成的死亡率比過去所有世代要高很多。

白領階級在步入中年後,開始出現慢性疾病的癥兆,而這些疾病都與飲食、壓力與生活步調改變有關。步入中年面臨的健康問題包括:脂肪攝取過剩、心血管疾病年齡層下降、週休運動傷害比例增加,以及癌症的威脅。

許多中年慢性病來自於脂肪攝取過剩。例如糖尿病發生的部分原因便是脂肪過度攝取的結果,而癌症的發生也和高脂肪飲食的增加有著密切關係。

美國每五人中有一人有脂肪攝取過多問題,這現象特別容易在中年人身上出現。根據1999年一項美國疾病預防中心的報告指出,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美國人當中有37%有高脂肪攝取過量問題,這樣的比例大約是二十到四十四歲族群的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藥可解決部分脂肪的過度攝取,但並非萬靈丹。包括Lipitor及Zocor等藥品雖可有效控制身體抑制脂肪攝取,但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身體有得必有失。

一組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醫學研究團隊今年初完成一項工程浩大的營養研究,參與人數近兩萬人。研究顯示這些控制脂肪攝取的藥物對身體會帶來程度不一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組織壞死以及心臟負荷增加等。

藥物的使用也讓患者飲食變得毫無顧忌,反而減少藥效功能。由克里夫蘭醫療中心(Cleveland Clinic Center)針對三百七十名高脂肪病患所做的研究更進一步顯示,五成以上病人在服用藥物後體脂肪指數降低的程度並不如醫師預期。醫療中心發現在服用藥物後,病人獲取高脂食物的量比服藥前更多,因為服藥讓病人飲食變得毫無顧慮。「病人吃完藥後便迫不及待拿了一塊起司蛋糕下肚,」參與研究的中心醫師丹尼斯(D. Dennis)表示。

另一個與脂肪攝取息息相關的中年健康問題便是心血管疾病。

以行政院衛生署公布最新的國人十大死因來看,心血管疾病仍排名第二,緊接癌症之後。一般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心律不整以及心肌梗塞等。

據美國衛生署調查,高血壓患者超過四成並不瞭解自己病情,主要原因在於高血壓初期因症狀不明顯而無法察覺。換言之,當病人前往醫院求助時,病情均已達到嚴重地步。

心絞痛或心律不整則是心臟供應血流不順所引發的症狀。

患者通常會在運動時,例如跑步、打高爾夫球後,突然感覺喘不過氣,並且胸骨下方感覺有緊繃感,左肩出現反射性疼痛感,只要適當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情況就會好轉。

但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指出,在美國大多數自認為是心絞痛或是心律不整的患者,其實都是身心症。

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是,終日工作奔波而疲勞過度。

他們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並且伴隨失眠、便秘,而且這些症狀通常持續數日,但患者被問到是否能爬樓梯時,患者又可以輕易爬上四到五樓。報導表示,這其實不是真正心絞痛或心律不整,真正心絞痛只要適當休息,症狀便會改善,不至於終日胸口鬱悶。

除了平日工作壓力下造成的心臟負荷倍增,暴飲暴食以及抽煙喝酒更是造成心臟負擔的危險因子。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心肌梗塞是白領階級生涯的殺手,且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有日漸下降的趨勢。其病狀主要來自冠狀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液無法輸送到心臟而造成。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國內一般患者多在五十歲左右,不過隨著社會競爭壓力攀升,應酬飲食文化的影響下,四十歲左右的患者族群不斷增加。

疾病新族群:週休運動傷害者

心血管問題不一定有警訊,美國《Men’s Health》雜誌指出,若想要瞭解自己是否有潛在的心臟疾病,可前往醫院進行運動心電圖的檢查,其準確度均達七至八成,可有效掌握身體內心血管運作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做適當而不具激烈性運動,讓身心舒展之餘而不造成體能負荷。

對於白領階級而言,在運動時除了考慮心血管負荷外,更須注意筋骨神經的問題。

筋骨神經痛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多國研究指出,80%成年人有過筋骨神經痛的經驗,男女比例相當。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台灣每年花近新台幣30億元治療背痛,而10%成年人曾有過因背痛就醫的經驗。背痛的原因除了年紀退化外,據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統計,七成患者起因於肌肉、韌帶與肌腱等傷害,而這些傷害大都由於週休突然大量劇烈的運動所造成。

美國《Fortune》雜誌稱此族群為「週休運動傷害者」,而此情形也在台灣開始出現。

週休二日實施後,上班族有了更多的休閒時間,但平時不運動的人,在週末運動時可能因高估自己能力,而導致筋骨運動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週末運動傷害多以三十五至四十五歲的男性居多。美國《Fortune》雜誌指出,因為這個年齡層屬於戰後第一波嬰兒潮,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常跑健身房的一代,族群有著心態年輕、做事不服輸的特性,在運動方面也往往做出高於自身體能的負擔,因此常有運動不當造成筋骨拉傷的情況出現。

舉例來說,愈來愈多現代人認知健康的重要性,紛紛選擇上健身房運動健身,但大多數人在健身房運動之前,忘了注意本身筋骨已經有的傷害。一旦選錯健身器材,恐怕健身未成,反而使症狀加劇。

健身房中使用率最高的跑步機和踏步機,對於踝關節曾經扭傷或患有膝關節炎患者而言,可能會加重慢性扭傷情形,甚至加速膝關節退化。

此外患有脊椎軟骨突出、肌骨腱炎、足底筋膜炎者,也都不適合此項運動。而患有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已經出現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上班族,不要嘗試肩部舉重機或舉重運動。

現代生活形態改變造成筋骨問題,更造成癌症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致命病變。

根據內斯與威廉斯合著的《生病,生病,why?》(天下文化出版)一書所定義,癌是一個集合名詞,泛指各種不良、無法控制的組織生長。任何一種細胞類型,只要還有生長與分裂能力,就能發展成癌細胞。

科技發展給與人們無限希望

對於癌症的檢測與治療,醫學界仍未能提出強而有效的方法。以女性容易罹患的乳癌來說,最普遍的檢查方式是乳房X光照片,目前正遭受醫界質疑其準確性與效果。丹麥哥本哈根醫學中心(Nordic Cochrane Center of Copenhagen)的一項報告便指出,沒有強力證據指出乳房X光照片會減少乳癌死亡率或導致更良好的醫療。這項結果也部分解釋近二十年來乳癌死亡率一直未見下降的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醫療科技總是不斷創新,給與人們無限希望。根據美國《Time》雜誌指出,最新的乳癌檢測技術已經出現,未來只要利用髮絲般的導管吸取幾滴乳汁,便可檢測乳房是否潛藏癌細胞。雖然目前此技術僅有數千名婦女的臨床實驗,但日後可望成為檢測乳癌的有效技術。

而男性方面,攝護腺癌發生機率愈來愈高。攝護腺癌一度在1999年登上國內男性癌症死亡第六名,且有逐年成長趨勢。一般醫學報告認為,年過五十的男性近三成有罹患攝護腺炎的危險,在歐美地區更是最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

美國《Men’s Health》雜誌指出,攝護腺癌發生機率日漸攀升的原因,包括社會老年化程度、食用脂肪多寡或是照射陽光長短等因素。

雜誌進一步指出,目前攝護腺治療方式包括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治療,其中歐美國家多半採用後者方式,服用女性荷爾蒙或每月注射黃體激素釋放催動劑,成效較好。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發展,許多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白領階級對於健康問題不再採取逃避或保持宿命,而以正面態度去保持健康狀態,提早察覺對於身體不良的徵兆,並盡力避免病變。

正如同去年復出美國職籃球壇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所說,「不斷挑戰並超越自己,」白領階級追求健康的心態也應當如此。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