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友人來信說:「台北大局變得如此之快、之大、之暢順,令無數人出乎意外。大家這次都深感中國人、中國文化之深遠優容,更宜於見諸大難之時,眾皆曰會亂而能不亂也。黨中開明之士,早有明達主張;元老碩彥縱稍持謹,但亦能通權達變,使暗潮止於汐側,實國家之大幸。今後問題當然更多,如都能本諸過去兩週之模式為之,國家前途有厚望焉!」這雖是私人翰墨,但持此觀點者非一二人,想亦能代表台灣當前民意。
不過大家雖然樂觀,但仍不能不憂慮「今後問題當然更多」。在眾多問題中,最根本、對國家前途最有「明顯而立即」之影響者,就是國民黨及其領導之政府如何民主化的問題。
國民黨執政已經數十年了,現在我們還要高喊「回歸憲法」,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有憲法而無憲政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研究國民黨的歷史。國民黨創建了中華民國,自然以民國的主宰自居。國民黨革命成功時,中國仍是農業社會,絕大部份人生活在窮困愚昧中,慾望極低,易受領導。再加上連年戰亂,國民黨無可取代,就長期居於「一黨獨大」的地位。這樣的黨,「支配性格」特強,只能實行西方學者所說的「督導性民主」。實際上,在「督導」之下,「民主」的性質也就變了。
所謂民主,不外是言論上的自由,制度上的制衡,目的都在防止政黨和政府的腐化。中華民國民主不充分,不僅是人民的不幸,也是國民黨的不幸。
經濟發展不是唯一目的
國民黨領導國人和日本浴血奮戰八年,贏得勝利,是何等光榮偉大之事業;惜乎國民黨此時腐敗已深,一旦接收,所有病徵同時爆發,人心盡去,敗勢已成。儘管如此,還並不是沒有人說話的,黨內的陳布雷跡近屍諫,黨外的胡適每有諍言,但均無補於實際,終於失去整個大陸。
退守台灣後,國民黨雖於初期進行改造,但局勢稍定,即不再痛定思痛。先是隨意擴張憲法的解釋,以方便政治運用;繼則修改「出版法」,箝制言論出版自由;後則阻止成立反對黨,逮捕在野人士。凡此種種,既不合時代潮流,又違反人民意願,終於激出「黨外」運動,現在面臨民進黨的嚴厲挑戰,豈是偶然?
國民黨在台灣當然把經濟建設得很好,人民豐衣足食,但是人類福祉不僅限於物質奮活,而經濟發展也不是國家追求的唯一重要目的。
國民黨內對時代潮流看得最清、把握最準的,是蔣故主席經國先生。他晚年在台灣推行的開放政策,無論給他所領導的黨還是政府,都增加了不少的穩定力量。但是黨內有經國先生這種認識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前引友人來信,是寫在國民黨中常會選舉代主席之前,所以他說「元老碩彥縱稍持謹,但亦能通權達變」,可是台北傳來消息,代主席選舉驚濤駭浪,有些元老碩彥並未「通權達變」。這些人不明時勢,在今天國內如此民氣之下,竟還想藉選主席之事以專權,具見其無推行民主之心,令人擔憂。
社會應盡監督責任
事實上,在元老碩彥之外,其他事也不無可商榷者。如李總統登輝先生就職以來,先後召見了三軍首長、省市首長和議長、大中小學教師代表等等,似均無行政院長和各該部門主管在座。國家遭逢巨變,當局如意在顯示領導中心之強固有力,這樣做或為權宜之計,否則在我們的憲法上,總統和行政院長的職權和分工,就應該再作一番探討和釐清。
當政者專權,一方面是權力的吸引人,一方面也是社會沒有盡到監督的責任。防微杜漸,開始時是很重要的。
經國先生辭世後,副總統立即依據憲法的規定遞補為總統。國民黨主席的缺,也選出了代理人。國喪期過了,國家就要步上正常的軌道,開始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毫無疑問的,將是加速民主自由化的時代,政府和政黨,都要追求民主,而對國民黨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不民主就不能領政,甚至將來也不能執政。
國民黨追求民主,可分黨內和黨外兩方面來說:
黨內民主方面:
第一、黨內選舉不可提名。黨提名是對外競爭用的,目的在集中黨員選票。但是國民黨內選舉,絕大多數都有「參考名單」,使黨員覺得形同傀儡,因而產生離心。
第二、政策要經黨員討論決。目前政策制訂是由上而下。黨員無從表示意見,所以黨意未必就是民意,黨的社會基礎不穩固。
第三、黨員不應有階級之分。目前黨所重視的是有錢有勢有地位的黨員,一般黨員除繳黨費之外,與黨即無干涉,黨在動員交付任務時,他們自然不熱心。
黨外民主方面:
第一、與其他政黨平等競爭。袪除心理上優越感,回歸為一個普通民主政黨的地位,不要求和享受特權,這樣才能和其他政黨彼此接納。
第二、率先守法。凡法律所禁止者,如不得在軍中、司法界活動等,均應遵守,以贏得其他政黨和社會大眾之尊敬與信賴。
擁護的人只增未減
第三、容許反對,察納雅言。國民黨一黨獨大慣了,過去不能容許反對的聲音,這兩年已有改進,今後更應擴大胸襟,學習容忍,接受建議。
經國先生雖然走了,但他推行民主化已有良好基礎,這是我們寶貴的政治資產,國民黨曾通過全黨奉行蔣故主席遺志的決議,願國民黨人努力。
中國大陸留美學生因為生活經歷的關係,對民主政冶極為嚮往。學生領袖之一方的胡平曾說,他願意「擁護一個可以反對的政府」,但是「反對一個只准擁護的政府」。
由於「黨外」的崛起,國民黨這幾年已受到很多「反對」,可是「擁護」國民黨的人恐怕只增未減,這就是民主的好處。國民黨人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民主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