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親自與同是台大電機系的學弟曾省吾面談,經過兩次詳談,施崇棠開出優渥條件,希望爭取這位畢業成績前十名的優秀人才到華碩工作,曾省吾沒有答應,選擇加入華寶證券,從此展開外資分析師緊湊又競爭的生涯。
華寶證券在台灣二十二家外資券商績效一直名列前茅,堅強的研究團隊功不可沒,曾省吾進去後從頭學起,憑著電機與企管碩士(MBA)背景的雙重優勢,不僅深入瞭解產業趨勢和產品技術,分析財務報表也特別敏銳,短短三年便在外資圈打開知名度,前年更被美國領導券商之一的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高薪挖角,出任研究部副總裁,分析個人電腦、主機板與手機等下游產業。
曾省吾能在資金龐大、深具影響力的外資券商快速竄起,一手訓練他出來的劉啟東(原華寶證券董事總經理、現任聯電發言人暨投資關係部部長)有獨到觀察,「Tony(曾省吾的英文名字)求勝意志很強,付出的努力很大,在新一代分析師中相當傑出,大的投資法人非常欣賞他。」
下苦功瞭解產業趨勢
外資分析師這個行業很殘酷,如果研究做得好,喊進的股票讓客戶狠狠賺上一筆,年薪百萬美元也拿得到,可能是大多數人工作七十七年才能賺到的薪水,(主計處11月發布的數字顯示,台灣今年平均國民所得只有1萬2000多美元),但是做不好卻要立刻走路,淘汰速度相當快。曾省吾憑什麼得到法人欣賞?國內手機大廠明基電通財務長劉維宇指出,「曾省吾對產業瞭解滿清楚的,有些分析師很極端,曾省吾不會,他的優點是持平、中肯,對未來看法不會受一時景氣高低影響。」
瞭解產業趨勢要下苦功,曾省吾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不僅拜訪上市公司、撰寫研究報告,甚至半夜還要起來回答國外客戶問題,儘管忙碌他仍不鬆懈,去年下半年拿到美國財務分析師(Certified Financial Analyst,CFA)執照,台灣有相同資格的人只有二十幾位。曾省吾的信念很簡單:要成功一定要花時間,不能有絲毫僥倖的心理。
他這種態度是每一位具有影響力的分析師一定要擁有的,為了讓客戶賺錢,分析師必須在產業起起伏伏的各個階段先嗅出未來走勢,如果看到復甦的跡象,喊進股票;如果產業即將從高峰反轉,就要馬上調降評等,建議客戶獲利了結或殺出持股。問題是,股票喊進喊出很容易,大家隨時都可以調高或調低一檔股票未來十二個月目標價,真正難的地方在於看對的機率有多高,尤其台灣散戶投資人居多,買賣股票不完全看基本面,心理面或技術面的影響可能還大一點,加上市場主力、公司派聯合炒作,政府護盤基金有時也會湊一腳,使得分析師判斷買賣點難度更高。
「國外投資人要stock calls(進出股票的建議),但股市變數又那麼多,你必須考慮所有可能影響股價的因素,讓外資相信並跟隨你的建議操作股票,即使你偶而看錯幾次,外資不會介意,但他們希望從你的報告看到產業的趨勢,」曾省吾指出分析師工作最難的部分。
好奇寶寶看事情深入
為了與全球客戶或上市公司高層保持密切聯繫,曾省吾平均每個月出差一次,每次大概兩天至兩星期。台灣電子業雖然在半導體、個人電腦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國外基金經理人有興趣的股票不是只有台灣而已,他們大部分持股比例可能還是放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大陸、南韓、新加坡,因此不可能花很多時間聽台灣產業分析,曾省吾感受到這種壓力,每次和客戶見面都像是打仗一樣,時間非常緊迫,最高紀錄曾經一天連續趕了七場。
好戲還在後頭,不管美國、歐洲、亞洲客戶,都用英文交談,曾省吾也必須用英文做口頭報告,清楚而完整地分析為何某一家公司股票值得買進。外資客戶個個握有上億美元資金,問問題非常直接了當,態度很尖銳,而且中、英文思考方式相差很大,如何在短短幾分鐘內給他們清楚而簡要的資訊,讓他們有興趣聽下去,而不是坐沒幾分鐘就走人?曾省吾認為重點除了英語表達能力很強,還要知道客戶想瞭解什麼。「如果客戶只給你三分鐘,你應該講什麼?這個其實滿難做到的,但是我們的工作本來就是要不斷學習,加強表達能力和人際關係,把情緒經常控制在最耐操的水準。」
分析師這一行需要常常問問題,從公司發言人、競爭對手、上游協力廠商到產業界,甚至記者,只要能提供可靠消息,一個也不放過,曾省吾的個性倒是很適合。他說他從小就很好奇,喜歡發問,不是乖寶寶類型,看事情比較深入。原本大學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醫學系,那時全民健保正要開辦,曾省吾認為醫師地位將不如以前重要,於是毅然決然改念電機系,那時的他已擅於分析事情、判斷趨勢。
曾省吾目前三十二歲,年輕多金、身材瘦高、溫文有禮,外傳他身旁有很多女孩子圍繞,曾省吾不予置評,只是淡淡說著「女」的朋友很多,至於女朋友嘛,還談不上,輕而易舉就替自己解圍。
曾省吾有今日成就,高昂的求勝意志絕對是關鍵之一。當初他離開華寶,部分原因是考慮到只要有劉啟東在,他就無法獨當一面,雖然後來劉啟東去聯電任職,不過曾省吾已經快速打響自己的名號。未來兩年他的目標是做好分析師工作,長期則以投入上市公司或創投公司為目標,不管在哪裡,都希望能受到肯定,「這個產業很demanding(嚴格),所以我們需要掌聲,Make a difference(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貢獻),不然很快就會死掉,」曾省吾自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