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傍晚,聖荷西一家中國餐廳大排長龍,隊伍從宴會廳一直排到門口,飯店經理急得要命,希望工作人員趕快完成報到手續。這些排隊等著報到的可都是矽谷精英分子,包括許多公司的CEO(最高執行長)、創投及專業人士,這到底是什麼飯局?這是由中國互聯網集團(China Internet Group)在矽谷舉辦的「硅谷2001中美風險投資高峰會」開幕晚宴。儘管這頓晚餐的收費不低,但背後的價值卻是能夠和中國的代表團建立關係,並瞭解中國投資狀況。所謂「中國熱」可見一般。
中國互聯網集團總裁兼執行長吳敏春表示,此次活動的目的在促進中美合作關係,也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更加認識中國大陸的發展。從這次矽谷當地熱烈的反應,可以看出大陸市場的潛力。他表示,以往的代表團大多以政府機關為主,現在大家反而希望由產業界代表來認識中國的現況。這次的代表團來自上海、深圳、廣州及福州,可說陣容龐大,包括大陸國內的創投、大企業的投資部門及企業主代表。
中國大陸的風險投資市場
大陸的創投業發展至今三年,還屬於非常新的階段,由於這幾年來不少海外的留學生回國創業,大陸國內的創投業也開始起步。目前以上海、北京、深圳為主。10月份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大陸大約有三百家國內的創投,投資總額約200~230億元人民幣。
目前大陸國內的創投人士大都以金融背景為主,較少技術背景人才。投資的項目主要以三方面:生化科技、軟件(軟體)及新材料。所謂新材料是以產業結合的材料,例如手表表面或是建築材料。王學哲表示,由於創投還是很新的行業,在制度上還有一段路要走,例如現在大陸的創投屬於股份有限公司,不像矽谷的partner(合夥伙伴)制。公司制的限制較多,例如增加資金必須增加股東,在組織上也要調整,而在大陸的創業家對資金的運用權力很大,股東反而沒有太多影響力。由於制度上的限制,一般新成立的中小型公司不易IPO(首次股票公開承銷),也無法走購併方式。
目前矽谷許多華人創投公司陸續前進大陸,中經合集團很早就在大陸成立科技基金﹔橡子園也在今年投入2000萬美元,並且特別募集一個大陸創投基金。不過橡子園創辦人陳五福認為,風險投資對大陸來說還算滿新的,國外資金進去之後出不來,再有利的投資,如果錢拿不出來,都沒有用。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也表示,「創投對大陸是新領域,他們派了很多人到國外學習,希望能健全法規。我們做創投也要很小心,錢是分批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