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打招呼時會鞠躬致意。看在外國人的眼裡,鞠躬行禮就是日本人的一種特色。那麼,外國人又是如何打招呼呢?答案是握手。這表示「我手中沒有武器,對你沒有敵意」的意思。握手也表示對對方的熱情,所以握手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並且要稍稍用力。(本文摘自《練習自在面對衝突》一書,以下為摘文。)
還有,常會令日本人猶豫不決打招呼方式有兩種,就是擁抱(Hug)和親吻臉頰(Bisous,法式親吻)。擁抱就是輕輕環抱對方,第一次見面,基本上是握手,但為了表示尊重,有時見面和分開時也會擁抱對方。
另外一種打招呼方式就是親吻臉頰,兩人互相輕觸對方的臉頰,然後輕輕嘟唇發出「啾」的聲音,所以並沒有真正的用唇親吻臉頰。通常是左右臉頰各一次,不過視地方的習慣,有的是三次,有的是五次。
不論是擁抱還是親吻臉頰,都和對方的距離靠得很近,所以這兩種打招呼方式,都有「我沒有敵意,我相信對方,我願為對方敞開心扉」的意思。
敬禮的種類
在現代的社交場合,日本人大都會敬禮。敬禮還分為「點頭示意」(會釋)、「敬禮」(淺禮)和「最敬禮」(深禮)三種。敬禮時,腰部以上的上半身要向前傾。尤其是點頭示意時,因為前傾的角度很淺,如果只有頭到脖子的距離彎的很深的話,看起來就不優美。
點頭示意時,雙手在大腿兩側自然下垂,身體向前傾。通常是離開房間或送茶水、點心時,會用點頭禮;敬禮,雙手放在膝上的中間部位,身體向前傾用於見面和分開時,最敬禮,雙手指尖放在靠近膝蓋上,身體向前傾。日常生活中很少會用到最敬禮,通常是要表達感謝或致歉時才會用。
在對方面前低頭的意思
敬禮時,前傾的角愈大,頭就低得愈低。換言之,願意在對方面前, 把自己脆弱的頭部往下低,就表示對對方沒有敵意,且相信對方,畢竟沒有人會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的狀況下鞠躬行禮。
關於鞠躬致意,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外國電影中,日本人一登場, 或許就會出現不斷鞠躬打招呼的畫面。這種速度很快、動作很大的鞠躬方式,叫做「中華劍角蝗式鞠躬」,但是,這種鞠躬已經偏離了本來的意義。
小笠原流禮法教我們「行禮不過三」。打一次招呼鞠躬無數次,反而會讓鞠躬變得輕率無意義,所以鞠躬的次數盡可能少一點會比較好。我認為, 把這一點告訴外國人,讓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敬禮的意義非常重要。鄭重一鞠躬,真心實意的說一句:「謝謝您撥冗和我見面!」就是最用心的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