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那年,許政忠離開城市回到澎湖家鄉,找到居民共同食物記憶,研發出風味餐便當,也向農家收購作物,讓食材留在當地發揮價值。
許政忠與許多澎湖孩子一樣,自小就認定長大後要到台灣闖一闖。於是,趁著當兵時,跟著部隊調派,把台灣從北到南走一遍,最後落腳在離家最近的大都會台中,當起一般的上班族,在都市賣RO逆滲透淨水器,「有一天,跑業務時開車經過海邊,空氣中飄散一股鹹鹹的海味,好像在呼喚我回家,然後我就離職回澎湖了。」許政忠說。
回家之後,許政忠先做木工,也曾引進淨水器到澎湖賣,但始終做不起來,他轉而投入觀光業,開著船帶著旅客,航行在海上,訴說一則又一則農漁之鄉的故事。
不斷嘗試,替社區找產業
2005年,許政忠參與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培訓課程,取得社區規劃師資格。「當時寫了一堆計畫,協助規劃七美鄉中和社區,我的故鄉湖東社區反而沒有寫到,」許政忠笑說,視野雖然打開,但無法與故鄉有進一步的連結,直至2010年參與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才彌補了遺憾。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