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振八八風災後的社區,張琪拚命寫計畫拿補助,不僅找回當地原有文化,成立竹仔鼓隊,也因為拔河,讓甲仙孩子成了紀錄片主角。
甲仙大田社區,位於中央山脈南段入口,1972年南橫通車後,東部居民往來高雄、台南更方便,此地也更加興旺。自桃源南鄒族(已更名啦阿嚕哇第15族)嫁來大田的張琪,回憶參與社區工作的緣起,便要回溯到大女兒還在就讀小學三年級時,「當時我帶著女兒參與社區活動,和其他孩子們一起學跳原住民舞,準備參與社區表演,主辦人看我很投入,便問我:『我們還要編一支舞給孩子們跳,妳有興趣嗎?』」
出身原住民部落,跳舞對張琪來說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便毫不猶豫答應下來,至此開啟她擔任社區志工的歷程。張琪說:「沒想到當志工3年後,便有人問我要不要接社區協會總幹事,便在一次理監事會議後莫名選任總幹
事,後來問理事長:總幹事要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卻是:什麼都可以。」
八八風災後,為補助學寫計畫
抱持著學習心態就任總幹事,張琪卻發現:協會裡連一台電腦都沒有。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