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飛利浦棄生產,重研發

蔡淑如
user

蔡淑如

2001-11-01

瀏覽數 29,200+

台灣飛利浦棄生產,重研發
 

本文出自 2001 / 11月號雜誌 飛利浦去國巨來

7月31日,新竹大鵬廠上班的最後一天,員工們收拾細軟,互道珍重再見,荷商台灣飛利浦在這一天正式結束在台的顯示器映像管(Color Display Tube,CDT)事業。

台灣飛利浦繼去年10月竹北廠映像管生產線停產後,以生產大尺寸映像管為主的新竹大鵬廠也在今年宣告關閉,連帶提供映像管重要元件「偏向軛」的中壢DU廠(Deflection Units)一併停產,合計裁員一千多人。到目前為止,飛利浦在台人數已由一萬兩千人的最高峰精簡至近四千五百人。

飛利浦在台大刀闊斧關廠裁員,主要基於全球布局考量。今年6月飛利浦與韓國LG集團合併成立LG.Philips Displays公司,將新竹大鵬廠、中壢DU廠、竹北電子玻璃廠畫入新公司,LG. Philips Display成為世界第一大映像管科技公司,飛利浦持股50%,合併後重新調整世界各廠產能,進行資源整合,大鵬廠、中壢DU廠因此出局。

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硬體產業研究組組長王勝宏分析,由於下游勞力密集的顯示器組裝產業已外移,為保有完整供應鏈競爭優勢,上游的映像管產業也必須跟著外移,不只飛利浦,本土製造映像管廠商,如中華映管,早已外移大陸、馬來西亞等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

台灣飛利浦不只顯示器事業大幅裁減生產線人員,在台的半導體事業部——建元電子在7月中旬也進行人事精簡。

由於今年半導體景氣不佳,位於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以封測業務為主的建元電子,產能利用率降至五成左右,在實施減薪、輪休等因應措施後,為了降低營運成本,不得不進行優退、優離等人事調整方案,共計約精簡一百五十人。

飛利浦是台灣最大外資企業,大規模關廠裁員動作,格外引人注目。台灣飛利浦人力資源暨管理中心處長林南宏表示,「裁員是不得已的事,大家都在做,好像local(本地廠商)做就沒事,外商做就樹大招風,」林南宏無奈地說。

用人首重研發能力

飛利浦裁減生產線人員,可看出飛利浦在台發展策略改變,由生產導向轉為研發導向,在人才任用上也以研發人員為首要。

台灣飛利浦總裁澤文博(P. Zeven)表示,飛利浦在台由海外代工角色轉型為國際生產中心,現在已經朝向國際經營管理與研發中心邁進。

飛利浦往後會將低階生產製造基地移至其他勞力成本較低的地區,如大陸、墨西哥。澤文博指出,「未來台灣是決策、研發中心,生產移至其他地方。」

林南宏指出,在職務上,高科技的研發人才,以及與之配合的行銷業務、客服人員,是台灣飛利浦未來用人的主要方向。

在人格特質方面,林南宏指出,飛利浦要的是具有領導管理能力,能夠創新、進行團隊合作的國際人才。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飛利浦在遴選人才進來時,即著重以是否具有領導特質為指標進行篩選。「訓練公雞爬樹何必呢?找一隻松鼠進來就好,」林南宏強調。

在員工進來後,飛利浦會針對有領導潛力的員工進行訓練。以十二人為一組,送至發展中心培訓,設計遊戲與狀況,測試員工領導能力的強弱,並給與回饋,讓其知所改進。

由於飛利浦是跨國公司,隨著全球布局策略進展,各國人才交流愈來愈頻繁。林南宏表示,飛利浦的員工有機會到世界各國工作,到各個地方擴展視野,「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可以搬來搬去的人才,」因此英語流利是飛利浦員工必備基本技能。

林南宏強調,提供員工到世界各國工作的機會,可以讓員工在競爭激烈的工作職場中保有國際化的優勢,「最重要的是讓員工不斷提升自我的value(價值),才是真正的value people(珍視員工)」。

兩岸研發人才較勁

飛利浦將映像管生產由竹北廠、大鵬廠轉移至南京華飛廠;繼高雄廠後,飛利浦在蘇州也將設立封測廠,但據當地台商表示,飛利浦蘇州廠一破土就停工。澤文博則表示,目前受全球半導體景氣不佳影響,飛利浦蘇州設廠計畫只是slow down(進度減緩)。

隨著飛利浦在兩岸的生產與研發布局,兩岸人才也彼此較勁。從競爭態勢來看,大陸人工成本低,在生產製造上有優勢,台灣的優勢則在產品研發方面。

但飛利浦今年8月裁撤台北的半導體研發中心(System Lab Taiwan,或稱系統實驗室)舉動,卻讓業界人士憂心忡忡,認為此舉似乎違背飛利浦以台灣為研發中心的原先布局。林南宏指出,此舉是為了因應市場導向策略的調整,並非飛利浦要減少在台研發人力。

林南宏表示,原訂將半導體研發中心二十名員工中的十四人調往相關的產品單位,加強研發人員對產品、客戶更能專精暸解,但只有八至十人願意過去,資遣與自願離職員工超過半數。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工程師陳梧桐指出,以生產來講,生產低階產品為主的蘇州廠有取代高雄廠的意味,技術上卻仍需高雄廠支援。但研發仍有靠近生產地的需求,加上大陸研發人員薪資較台灣低,有人工成本低廉的優勢,對台灣較為不利。

林南宏則認為,大陸目前是在走台灣以前走過的路,以生產製造人才為主,台灣目前和先進開發國家比較接近,「做比較upgrade(進階)的事。」面對大陸研發人才以低人工成本與台灣人才競爭,王勝宏指出,台灣人才優勢在於前段研發和業務、服務能力,彼岸大陸生產製造能力雖逐漸進步,但面對國際客戶的能力仍嫌不足,這方面的知識、經驗、能力與台灣人才素質尚有段距離。

依據在飛利浦工作多年、與國際人才多方接觸的經驗,林南宏認為,與大陸人才相比,台灣人有行事積極、執行力強、勤奮踏實的人格特質優勢。澤文博也表示,「我相信台灣人做得到,但是台灣人也要相信自己。」澤文博認為台灣人只要繼續努力不懈,依然能夠保有競爭優勢。(蔡淑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