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國民黨進行主席補選,由48歲的立委江啟臣,贏得補選,總共拿下8萬4860票,以壓倒性68.8%得票率,擊敗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並將於3月9日正式舉辦交接儀式,宣告國民黨青壯世代正式來臨。
今年國民黨主席補選之戰,被定位為國民黨「世代交替」之爭的選戰,原本應該話題性十足,不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節奏,選情在二月起跑後,堪稱一路「冷」到底,不僅選前網路聲量怎麼也炒不熱,不少民眾甚至不知道有國民黨主席選舉這回事。
最終,選舉人數共34萬5千,只有12萬4千多名黨員投票,投票率只有35.85%,創下歷史新低,甚至低於2016年黨魁補選的41.61%,堪稱史上最冷的一場黨主席之戰。
投票從早上一直進行到下午四點,開票後,江啟臣就一路領先,贏的態勢十分明顯,開票約莫進行到一半,郝龍斌就主動發出聲明,承認敗選,並恭喜江啟臣贏得勝利,預祝他順利實踐改革的承諾,展現新的氣象。江啟臣也致電郝龍斌表達感謝,未來將針對改革工作,向郝做進一步請益。
「國民黨好,能讓台灣更好!」郝龍斌語重心長表示,未來一年多的時間裡,江啟臣的責任重大,要把國民黨帶往正確的道路,重建基層黨員信心,最後預祝台灣平安度過疫情。
準黨主席江啟臣於晚間7時左右走進國民黨中央黨部中山廳,在鏡頭前深深一鞠躬,對外界承諾在未來1年2個月任期,會扛起責任,讓黨務基本工作升級、改進及數位化,「一年以內一定會做到!」
江啟臣致詞時多次提起改革,「改革重要是做事,不是人事,改革要分工作不是位子,將在最短時間將黨務人事就定位,並執行黨務改革、政黨路線、人才政策等面向,落實KMT Redesign(國民黨重設計)」。
他一再強調,今後國民黨的改革必須接地氣,「與基層人民一起呼吸,由下而上落實改革」。因此他將推動黨務組織的改革,從輕地方重中央的倒梯形,轉變成重地方輕中央的金字塔型。
時間回到今年1月11日那晚,蔡英文總統剛以壓倒性得票數取得連任,時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帶著黨內高層總辭,黯然下台一鞠躬。時隔2天,江啟臣深夜發表聲明,大刀闊斧宣布要請辭黨中常委,並呼籲黨內同志響應,翌日,國民黨青壯派人物紛紛起而效之,頓時,改革聲浪傳遍整黨。
只是,熟悉台灣政治生態的人皆知,「改革」這兩個字,早已淪為各政黨在敗選後,必先喊出的優先口號,但絕大多數僅淪為拭淚的面紙,最後無疾而終。
最後,由郝龍斌、江啟臣一對一PK。其實這兩人都是國民黨優秀人才,前者擔任過兩任台北市長、環保署長、黨副主席,行政、黨務歷練足堪大任。不過,在大環境倡議世代交替的氛圍下,江啟臣的確較占優勢,最終果然勝出,也反映出基層望治心切,期待黨徹底脫胎換骨。
只是勝選後,挑戰才正要開始。作為國民黨黨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48歲的江啟臣,還是首位身兼立委的黨魁,未來會怎麼做?該怎麼做?一舉一動都得步步為營。在傳統包袱沉重,組織錯綜複雜的國民黨體系裡,江啟臣要做黨的最大公約數,勢必得打破黨內長期以來一言難盡的世代交替問題。
黨主席等於藍營唯一共主?江啟臣:要改革沒什麼不能談
一位資深國民黨員感慨表示,國民黨長期以來充斥得過且過、不積極掌握話語權,以因應變局的陋習。兩岸論述上,更緊抱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陳年政策,對應國家現況及前景,已無法滿足主流民意,致使民進黨搭著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其後的香港反送中熱潮,成功塑造「亡國感」,一舉逆轉選情。
「既然要改革,沒有什麼不能談的!」誠如江啟臣登記參選當天所言,國民黨要擺脫宮廷政治、醬缸文化之外,更要尋找不同黨部的世代任務跟角色,絕非單純改、廢、砍。
江啟臣主張「集體領導、共同決策、共同承擔」,建立以國會成員、黨務系統、地方首長,組成連同主席共11人的決策委員平台,加速決策速度,並與民意接軌。
一位長期觀察國民黨生態的資深黨員,一路關注國民黨從總統大選至今的變化,點出3點江啟臣上任後,立即面臨的重大挑戰。
守住縣市長基本盤 拉近年輕族群
一,江啟臣本屆黨主席的任期,只到明年5月20日,在他任內雖不會有選戰,但2022縣市長大選的備戰期,即將於2021年展開,如何整合中央到地方黨部的向心力,守住2018的戰果,會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
二,國民黨必須弄清楚,到底2016和2020總統大選慘敗,傳達了什麼訊息給國民黨?答案無他,就是「輕忽年輕族群」。據統計,國民黨內40歲以下黨員,僅占3%,反觀全台40歲以下有投票權者,多達666萬;如何拉攏年輕世代,江啟臣必須想出對策。
三,國民黨黨產遭扣押,黨財政持續吃緊亟待重整,每月背債3000萬餘元,沒錢怎麼辦事?考驗江啟臣的「找錢」 能力。
其實,當前國民黨並非氣若游絲、槁木死灰,除了2018年縣市長大勝的基本盤仍在,2020年總統一戰,也比2016年多拿了170萬票,不分區得票數成長44%,就看江啟臣如何在新舊派之間取得平衡,避免成為曇花一現的過度黨主席。
以下是江啟臣的勝選感言,全文精華如下:
對我而言,這場主席補選從來就不是誰輸誰贏的選戰,投票結果告訴我,黨員要求我,在未來一年兩個月必須扛起責任,與黨員同志共同努力執行國民黨的改革任務。
雖然改革千頭萬緒,但這些黨務基本的工作的升級、數位化、改進,我承諾一年內一定做到。改變基本黨務工作只是開始,今天之後的國民黨,會是一個更有執行力的團隊,與時俱進、快速應變。
剛才,我也與郝龍斌副主席通過電話,感謝郝副主席在選舉過程中的良性競爭,讓這場選舉透過論述、思辨來落實國民黨的民主化。
黨主席的選舉在今天塵埃落定,但考驗明天才開始!「改革重要的是做事不是人事,改革要分的是工作不是位子」,我將在最短的時間,將黨務人事就定位,落實我在競選時的黨務改革、政黨路線、人才政策三大面向的「國民黨redesign」政見。我也將時刻謹記國父孫中山先生以三民主義為核心的創黨理念,成為落實民主、接地氣,捍衛中華民國、振興中華民族的政黨。
未來我更將加強深耕地方的工作,與地方縣市首長,縣市議會一起並肩作戰,與基層人民一起呼吸,從地方獲得養份,由下而上落實改革。所以我將推動國民黨組織改革,從輕地方重中央的倒梯形,轉變成重地方輕中央的金字塔型,加強地方佈局,讓國民黨接地氣,回應基層的期待。
我有信心,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國民黨的改革!
我也相信,在全黨攜手之下,國民黨一定會改變!
我更相信,改革後的國民黨,重新讓你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