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試決定大學入學,究竟是會促進社會翻轉,讓貧窮的孩子可以躍升龍門?又或者,由於低社經地位的考生,表現多半比不上高社經背景的學生,考試入學,反而更不利於社會流動?
入學考試問題曾讓台灣糾結了幾十年,現在傷腦筋是頗負盛名的美國加州大學。
去年12月,加州法院做出判決,譴責加州大學使用SAT、ACT等入學考試不利弱勢學生。孰料等到今年2月,加州一個入學程序審議委員會,卻又要求加州大學維持原制,擺明了和法院立場唱反調。
SAT考試最早在1926年開始使用,哈佛大學用此做為招生依據,是要廣開生源,打破多數學生來自於東北寄宿學校的單一性,希望低社經背景的學生,亦有進入頂大的機會。
然而,多年下來,研究人員發現,SAT考試成績與學生社經背景高度相關。
亦即高社經學生,表現往往優於低社經的,連主辦SAT的單位也承認:「考試本意沒有歧視,卻反映了教育和社會不平等的結果。」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