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寫作業?就算給我上建中、台大,找到一個好工作,最後也是結婚、生子,然後老去,還不是要死掉。既然最後都是死,那幹嘛要做這些?我不知道生命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在被逼迫讀書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這些疑問呢?(本文摘自《最後抱他的人》一書,以下為摘文。)
在我當了老師之後,為了更貼近我那一票「中二病」症頭嚴重的學生,我重讀了號稱憤青代表的沙林傑的《麥田捕手》。
《麥田捕手》的主角霍爾頓正是典型的中二少年。他在書中的一席話,真的是太感動我了。
「我總是會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玩遊戲。成千上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備,要是有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裡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從早到晚就做這件事。我只想當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這個。」
而何則文,就是這麼一個我想在那懸崖邊抱住的孩子。
何則文有一點過動傾向。當他來到我班上的時候,總是東倒西歪地坐不大住,功課也是愛寫不寫。
特別是他寫的字「哪」,潦草程度直逼中毒的蚯蚓。筆畫七零八落,難以辨識,改得當時懷有身孕的我,都要擔心胎教不妙,想要他為我日後孩子寫的字負責。
何則文也絕對是我的作業欠繳大戶,因此,他常常享有我課後的VIP特別服務。
不過,也多虧這一次又一次的課後約會,才讓我慢慢看見那隱藏在搞笑、搗蛋面具下的則文。
則文從小父母沒能陪伴身邊,雖然還有兩個未婚的姑姑為他張羅一切,但那一份難以言喻的失落,反倒讓他特別愛在班上耍寶、賣萌,以掩飾住隱約深藏在心底的悲傷。
則文讓我想起《人間失格》裡的太宰治:「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對於人類,我滿懷怯懼,但卻如何也無法對人類死心。於是,我依靠著『搞笑』這一根細繩,維持住了與人類間的一絲聯繫。表面上,我強裝笑臉,可內心裡,卻是對人類拚死拚活地服務,汗流浹背地服務。」
每每看著則文賣力搞笑、耍寶的模樣,我都在心底禁不住,悄悄地跟他說:「真是辛苦你了,孩子。」
可以想見,以則文的躁動難安狀態,要完成表訂功課,就夠叫人傷透腦筋了,更何況是我的經典閱讀計畫。
但我真心以為,閱讀是為了所有的孩子而存在,絕不是三好學生的專屬精英課程,而那些還在閱讀門外徘徊的孩子,他們只是少了那麼一點入門的契機。
他們因為各式難看的教科書、參考書,而對「書」產生了極大的誤會。他們沒有機會,也並不曉得其實有許多精采、有趣的故事在書頁裡,正等著他們尋訪。
所以,我讓每一個孩子每天都得撥出20分鐘的時間和文本相處。讓每本書都扎扎實實地跟在他們身邊兩周的時間,之後再提交一篇讀書報告。
我心底明白,則文對這兩週一次的讀書報告,有多麼不耐煩,但不妙的是,他的老師我,卻對這一份閱讀計畫,有著一股近乎偏執的堅持。
只要我判斷這孩子是讀得懂字,且沒有學習障礙。那麼,孩子就得讀。
就算是隨意翻翻書,敷衍我,我也甘心被騙。
因為我想至少在糊弄我的過程中,孩子得試著弄清楚這本書在說什麼,而說不定哪天因緣俱足了,這本書就會再度來到這孩子面前。
則文雖然學業成就不佳,但我心底清楚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則文絕對是糊弄我的高手,他總有本事翻翻前言、後記,就提出令我驚豔的獨到見解,特別是在讀書會的時候。
不過,剛開始他挺裝呆,眼神閃閃爍爍,就怕和我對上了,我要點他發言。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我知道則文肯定能言善道,只是欠栽培罷了。
終於,有一天,我逮到一個則文肯定有興趣的議題,邀請他發表意見,而他果真隨口就謅出一番挺有意思的歪理,笑得我都要讚美他一句:「何則文,虧你想得出來。你可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呀!」
而在那一刻,我瞥見則文在故作不在乎的神情底下,其實閃動著喜悅的光彩。
從此,則文成了我讀書會的發言主力。透過他時常中二得要命的另類觀點,總能為我們的討論,激起思辨的火花。
只要有則文在,我的讀書會就保證絕無冷場。
漸漸地,則文也開始願意相信我可以接受他的任何提問。則文的提問縱使叛逆,或許欠揍,但我確實樂意傾聽。
看著則文,我彷彿也看見曾經的自己,那個看什麼都不順眼的中二少女。
不過,有一次,為了交作業的事,我和則文又槓上了。
則文問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寫作業?就算給我上建中、台大,找到一個好工作,最後也是結婚、生子,然後老去,還不是要死掉。既然最後都是死,那幹嘛要做這些?我不知道生命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
真是大哉問。
這是個多麼難的命題呀,連他的老師我也還在追尋答案的旅途上,又如何給他什麼定論呢?
我誠實地對他說:「我也不知道呀!那是你的人生,你要自己去找到你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我不能給你答案。更何況,我自己都還在追尋自己的答案呢!所以,去看書吧。從閱讀中找到這些答案。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從此,則文讀起書來甘願多了。
我也終於可以透過閱讀和對話,一本書又一本書,一次又一次的讀書會,讓則文看見自己的不凡,和追尋屬於自己生命答案的軌跡。
臨畢業之際,我以Margaret Wise Brown的The Important Books一書,引導孩子去看見心中那個重要的自己。
我和這本書的緣分,始於大三的西洋兒童文學讀物課堂上。我還記得當時我隨便翻個幾頁就換書了。
因為我當時覺得這本書還真是奇怪,怎麼盡講些沒什麼的事情,但卻說那是重要的事,像是:
這一段文字寫的不就是關於湯匙的本質。我當然知道湯匙可以拿來吃東西、長得像把小鏟子、能夠放進嘴巴裡……但為什麼這會是重要的事呢?
對這本書,我真是充滿了疑問。
往後再看到這本書,是在12年後的台北國際書展了。
當時有一個外文兒童書店將這本書陳列在醒目的展示平上,還專文介紹了Margaret Wise Brown。
我很好奇一本出版超過50年的作品,且作者都已經離世多年,卻還能在異國的書展大放光彩,肯定有其價值所在。
於是,我又拿起了這本書,仔細地讀過。
Brown以相同的語法,陸續提到了小雛菊、雪花、蘋果、天空等,而關鍵就在最後一頁了。
她說:
這一段文字,看得我好感動,連帶地,之前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也真的如同作者所說,是the important thing了。
Brown是如此懇切地告訴孩子:縱使看在他人眼裡,你是怎樣地不起眼,怎樣地理所當然,但你之所以成為你,這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了。
我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這本書時,則文也如同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反應。「這有什麼?這樣的詩,我可以寫個十篇、八篇出來。」
但讀到最後一頁時,則文安靜了下來。
那句「But the important thing about you is that you are you.」似乎都鑽到他心底去了。
看來,則文也領略到Brown真摯的心意。體認到做自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之後的延伸創作,則文寫下讓我感動得不得了的文字:
在Brown安詳的字眼中,則文看到了那一份深摯的關懷與全然地了解,也找到了自己的一番領略。
這果真是「最重要的事」呀!
長大後的則文在一新創團隊負責人才戰略規劃與雇主品牌塑造。實在很難想像當年那個要他寫功課像要他命的小屁孩,已然長成一位瀟灑文青。
則文還常在個人部落格上關注政經局勢與文化歷史議題,書寫所見所思,甚至還出書論著,成為作家。
我為則文感到驕傲極了。只是,我兒子的字比起他當年的鬼畫符,也是不遑多讓了,這筆帳是不是該找則文算一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