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吃,愛吃的程度反映在幾個現象。
首先,台灣人瘋創業,最常做的類別就是餐飲。根據報導,台灣人創業前三大項目,分別是小吃店、餐飲業與餐車;前十大熱門行業中,更有八個與飲食有關。
其次,台灣人愛出門逛街,以前出門是為了購物,現在則多是為了吃。此舉也讓百貨賣場紛紛拉高餐飲比例,過去大約占10%,但最新開幕的信義區微風南山,全館高達40%都是餐飲美食,就是要靠生活小確幸來迎合顧客。
這種全民愛吃的風潮,也帶動餐旅科系蓬勃發展;以學生人數來說,不只晉升為技職類第二大學群,更是增長比例最快的一類。
餐旅服務業遍布各地,導致餐旅從業人員進入門檻低。但如果一張白紙也能來做餐旅服務工作,那麼餐旅科系的畢業生又有什麼明顯優勢呢?
萬能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主任廖成文表示,外界認為餐旅業進入門檻低,是因為餐飲業需求人力龐大,部分還需要輪班,常需聘雇短期打工人員,因此外場服務人員很多都是非餐飲科系人員。
如果只是短期打工人員,餐旅業競爭高,薪資低,流動率也高,在滾石不生苔的情況下,更難以累積高薪。
看清職場壓力 還能隨機應變
餐旅業的第一線工作,其實很辛苦,相較其他領域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常常無法正常上下班、正常休假,需要刻苦耐勞的毅力來支撐工作壓力。面對顧客突如其來的要求,以及現場各種突發狀況,更是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準餐旅科系學生,首先就要看清未來職場的壓力。
辛苦、低薪,是不是本科系畢業又好像沒那麼重要,那麼為何還要念?
廖成文強調,餐飲科系畢業生必須從基層開始做起,但因為有專業訓練,通常很容易從工作中脫穎而出,能力很快會被看見。
例如內場的廚房工作,若有證照的加持,很快就能獲得加薪晉級。外場的服務人員,如果已有相關實習經驗,更是很容易被拔擢為小主管。「只要耐心經營,出身餐旅科系的專業人員很容易勝出!」廖成文說。
餐旅科系貴在具備實戰經驗,不少學校的餐飲科系很早就開始強化實習計畫、國際交流能力、數位科技等課程,就是希望畢業生一進入職場就能展現不一樣的專業。
廖成文指出,萬能餐飲管理系學生在校的最後一年,學校都會安排媒合到業界實習,學校、業界、學生三方也會簽約保障學生的工作權益。學生可在實習過程中體驗職場生活,也慢慢確認自己是否喜歡這個工作。
產學合作的業者,都是學校慎選過的,例如知名的鼎泰豐,有明確考核制度,學生只要表現好,通過考核也能領到高薪,業者還會頒發鼓勵獎金,並留任成為正式員工。很多學生畢業第一年就領到40K以上,高於不少行業的起薪。
引進新式餐飲製作機台 進入職場即上手
隨著科技進步,萬能科大也引進新式3D列印機、冰淇淋機、水餃機等新式餐飲製作機台,不只教授餐飲新趨勢,更讓理論與實務同步,畢業後到職場上無縫接軌,立即上手。
餐旅業的一大特色是,國際觀光客源多元。為了強化學生的競爭力,高雄餐旅大學國際學院推出了「國際廚藝學士學位學程」,採取全英語教學,透過「做中學、學中做」的「專案導向學習法」,讓學生的國際語文、廚藝技術與理論知識更上層樓。除了訓練扎實廚藝,也希望學生一畢業就擁有前往海外工作的語文能力,這在國內餐旅系所的訓練中,可說是一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