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說:「高科技離開了實驗室,就是工業工程。」
工程,是連結創新與實務最重要的橋梁,也是一門把學術界研發的新技術,轉化為可以在工廠實際運作的一項科學,過程會遭遇大量「未知問題」。
工業工程主要在培育學生運用數學、科學及資訊技術的系統整合與管理能力,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以發掘、分析及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由於生產流程涉及很多專業,也需有效溝通、團隊合作。
科技業需才 畢業出路免擔心
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王健聰表示,工程科學需要反覆透過「假設、執行、驗證、修正」的循環,來解決各種未知問題,進而提高良率,找出關鍵參數,需要專業縝密的邏輯思考;適合喜歡推演問題、嘗試解答,並驗證追求正確答案的學生。
讀工程的人需要具有邏輯思考與推演能力,才能面對現場各種問題挑戰,持續保持探索未知的高度興趣,從錯誤中學習,尋求不同研究方法。
王健聰提到,很多人認為工程領域的工作場所都在製造工廠或工地現場,不適合女生,尤其理工科系及科技業,更常與電腦、3C及網路聯想一起,男生通常較有興趣,造成女生很少選讀的現象。其實,女生心細且做事細膩,反而適合在工業工程領域的團隊中扮演整合、運籌的角色。
工程涵蓋許多面向,包括工業、化學、土木等,王健聰建議,因為解決問題需要熱情,與其依據就業市場作選擇,不如回歸本身的興趣;有熱情才能讓自己在學習與工作中更有效率,更能從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
至於畢業後出路,幾乎不用擔心,科技業需要的人力極多,台灣北中南都有科技園區,工程相關科系的出路絕對沒有問題,薪資待遇也不錯。
工程人才最常出現的工作場合就是營建工地,萬能科技大學營建科技系助理教授留仁義表示,很多人擔心少子化下,營建業會不會衰退,其實高齡社會,房子也會老,老舊房舍更需要改造更新,因應老後生活,工程領域前景依然看好。
包括老屋翻新、新屋裝修客製化、商業空間裝修、公共空間營造及長照中心的空間設計施作等,都需要營建人才。根據2017年統計,光是室內設計與裝修產業,年產值就達1300億元。
營建工程主要分為「設計端」(design)和裝修端(decoration)。前者需要手繪或電繪設計圖,人格特質是思緒清晰、條理分明;後者則以現場施作及管理為主,著重於工藝技術、材料管控、介面連結及領導溝通協調能力。因此不同性別、個性、才能都能找對應的職位。
在學校課程部分,過往營建或裝修相關課程,以手繪藝術及模型展現作品為主,隨著科技發展,學生運用電腦軟體進行空間平面設計、3D繪圖設計,甚至結合3D動畫展示,已成為學習的必備工具,也是職場上與業主最直接的溝通方式。
此外,工程領域有許多專業證照,例如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建築物室內設計、建築工程管理、木工裝潢、室內配線、電腦建築製圖與建築製圖手繪證照等,證照也是就業競爭力的表現。
近年來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但營建不同於其他工程的自動化,需要時間歷練、進行現況評估,並與業主交流溝通,「人」所扮演角色是成敗的關鍵。隨著經驗累積,營建師的身價還會更高,完全無需擔心未來會被機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