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劉秉彥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讀醫藥衛生學群?
劉秉彥答(以下簡稱答):醫藥衛生學群是與人的生老病死相關的行業。學生要具備的特質也都不脫與人交流,包含三種:擅長與陌生人溝通且讓人有信任感、常關心他人健康、對醫藥新聞或生醫科研感興趣。
問:醫藥衛生學群學生,最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答:需要記憶與技術兼具,端看未來的主要興趣是什麼。譬如生化、醫技,會比較重視技術;公共衛生則要有預防觀念。醫學系則以記憶為主、要背很多東西。不過現在透過電腦,記憶的份量也會慢慢減少。
此外,像成大醫學院在常規的教育之外,還特別著重醫學人文素養。當你要治療一個病人時,要先知道病人的感受,這也是一般醫學教育較欠缺的。如果沒有這種以人為本的觀念,比較不會視病猶親、成為一個好醫生。
工時與待遇之間的捨與得
問:讀醫學系未來的出路會是什麼?待遇普遍如何?
答:醫學系的出路相對其他科系較穩定。例如在公立教學醫院工作,一般住院醫師每個月約有8萬至12萬元,主治醫師大約有18萬至25萬元。但也會因科別而異,有手術或部分特殊需求科別者,薪水更高。
問:不少學子擔心未來投身醫界,薪資好卻相當過勞,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
答:大家看醫師受人尊敬、社會地位高,但背後確實相當辛苦。
尤其學習時程相當長,醫學系要念六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兩年;住院醫師訓練平均三年,再加上兩、三年深入性的次專科,整體算起來至少12年。這時才成為最資淺的主治醫師,而後還需經八年磨練,才能真正上手。算一算也20年了,過程很辛苦。
至於過勞工時與待遇之間的平衡與否,的確是必須重視的問題,也是目前醫療院所面臨的挑戰。醫師也會有職業災害,影響身心健康,幾乎都發生在事業最頂峰的那一刻,必須小心以待。
如果不想這麼辛苦,醫學系還是有很多出路。例如臨床醫師、醫師科學家等,也可以從事長照社區醫療、NGO無國界醫師等。建議在大學期間慢慢摸索,找到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