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新加坡三十六周年國慶典禮上,總理吳作棟警告國人必須找尋新加坡經濟的新契機,不然將在亞洲版圖中失去競爭力,「上下應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今年國際景氣情勢走低,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步下挫,導致全球經濟缺乏回升動力。經貿逆壓產生連鎖效應,影響亞洲各國景氣,而具指標意義的亞洲四小龍,今年表現更是跌破昔日經濟成長傳奇。
新加坡因高度倚賴出口貿易而首當其衝。面對歐美高科技產品需求驟減,7月份新加坡電子產品出口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2.5%。同月新加坡非石油產品出口成長率較去年同期衰退24.2%,創下自1982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而8月份貿易工業部宣布今年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較去年同期衰退0.9%。
《遠東經濟評論》指出,新加坡正遭逢全球不景氣牽引下的痛苦,而此效應正在亞洲其它國家擴散。
這股景氣低壓也籠罩著同樣仰賴出口市場的台灣和南韓。
8月中,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負2.35%,創下二十六年來首度負成長紀錄。而台灣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衰退幅度,更超過四小龍其它各國。《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經濟陷入衰退,是目前為止亞洲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影響最明顯的證據。
南韓受到半導體等資訊電子產品全球市場低迷的影響,經濟也未見起色。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低迷不振,尤其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價格慘跌,身為全球最大DRAM製造國的南韓,今年半導體出口降幅最深,7月較去年同期重挫46%。另外,重工業及化學產品出口也減少13%。整體而言,南韓第二季GDP成長僅2.7%,創下1999年以來最低紀錄。
而香港今年經濟成長亦趨減緩,第二季GDP成長率僅0.5%。香港特區行政首長董建華公開表示,香港受到歐美日等貿易伙伴經濟疲弱,今年經濟成長可能減緩。
大陸經濟體的興起,更為四小龍經濟增添變數。大陸近年來經濟改革下,低廉人力與計畫性推動出口貿易,讓大陸出口競爭力在亞洲名列前茅。加上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成定局,外資與製造廠商紛紛進駐大陸,這對於以製造業與進出口貿易打造經濟奇蹟的四小龍而言,無疑是項警訊。英國《經濟學人》統計,每年全球對亞洲地區的投資案中,五分之四吸往大陸。
經濟警訊直接拉高失業率
經濟警訊最直接的衝擊便是四小龍的失業率攀升。
台灣今年1到7月平均失業率為4.08%,8月份失業率更突破5%。香港5至7月份失業率也達4.7%。韓國今年失業率多在3~4%上下徘徊,失業人數達一百萬人。而新加坡上半年已有八千人失業,新加坡勞工部長李文獻表示,國內經濟若沒有改善,年底失業率可能達4%。
面對失業率的攀升,四小龍各國無不費心尋求方法解套。短期而立即的方法便是減稅及追加預算,以紓緩企業金融負擔,刺激投資並增加內需。
以南韓為例,今年8月初宣布下半年10兆韓圜的基礎建設方案,增加財政支出以刺激景氣。此外,9月3日宣布大規模減稅方案,調降個人與不動產交易稅收。另外為刺激投資,南韓財經部擬把企業10%的投資額列為免稅額。南韓財經部9月初表示,刺激內需及鼓勵投資以抵銷出口衰退衝擊,對維持國家潛在經濟成長率相當重要。
而台灣除了以降息優惠刺激企業投資,政院於上半年推出「八一○○」方案,提供8100億元公共工程逾五萬個就業機會。另外8月份政府召集的經發會,企業各界提出許多建言,包括倡議多時的大陸政策鬆綁,讓國內企業能早日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大陸。英國《經濟學人》指出,經發會所做的改革宣示,將以往未授權的經濟行為予以承認,未來企業除了加強大陸經貿往來,台灣經濟別無選擇。
除了台灣放眼大陸,包括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均看準中國大陸市場,認為調整產業方向適時進場,才是改善經濟長久之計。
新加坡基於電子業經驗優勢,將加強調整產業進入大陸市場。8月初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便指出,新加坡必須致力於製造領域的升級,才能在大陸崛起時獲利。內閣資政李光耀也指出,新加坡必須增加知識進入生化科技、電腦科技及化學科技等。他認為這些科技領域將在未來提供大量工作機會,並且能鞏固新加坡原有競爭優勢。
香港基於地緣關係,原本就與大陸市場相互依存,面對失業問題,香港產業界將與珠江三角洲經濟整合以尋求解決之道。香港財經媒體《信報》指出,目前香港唯一出路是進一步利用大陸做為成本中心,才能維持工資和成本價格。此外,香港產經學者普遍認為,吸引高附加價值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才是良好解決之道。
除了本身採取的種種因應之道以外,四小龍各國無不觀望歐美貿易伙伴景氣好轉,增加出口訂單,解決四小龍的經濟困境。但美國8月失業率衝高至4.9%,加上9月11日美國東岸發生的恐怖分子攻擊事件,無疑對低迷的美國與全球景氣再投下一顆炸彈,未來消費者信心如何重建,將是觀察重點。
無論亞洲四小龍景氣變數如何,各國必須加快腳步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未來全球市場日趨快速變化。吳作棟在國慶典禮上提醒,新加坡只有十年的時間因應新市場變遷,這句話值得台灣深思。